從前環境臟亂差,如今景美人人夸。4月22日,記者來到完成老舊小區改造的塘岔樓小區,只見門庭嶄新氣派,道路平坦整潔,綠化生機盎然,公共設施配套齊全……看著重新煥發活力的小區,誰能想到之前這里路面坑洼、設施老化。
不少居民主動向記者談起親歷小區改造的感受。八旬老黨員徐先發曾建議,小區改造要增加適老化設施,方便街坊鄰居出行。如今,小區臺階改緩坡,扶手、護欄及無障礙設施隨處可見。徐先發每天都和老友們在嶄新的象棋桌上下棋。“看到建議變成現實,老人們出行和生活很方便,讓我成就感滿滿。”徐先發由衷欣喜。
針對老舊小區的共性問題,塘岔社區聯合施工方,采納居民意見,科學制定方案,實現“面子”“里子”雙提升。“我們將花山六幼門前廣場花壇區改建成一條50米長的消防通道,這一‘微改造’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塘西街道塘岔社區黨委書記伋國萍說。
同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還有位于205國道附近的前鐘村小區。該小區的“五鄰共治”文化廣場,如今改造成為居民拍照打卡的網紅地,隨手一拍就是“大片”。800多平方米的廣場顏色明艷、設施齊全,三面巨幅立體全景墻展現了馬鋼、蘆葦江灣、采石磯、薛家洼生態園等。
“沒想到住了30多年的小區,竟然成了‘景點’。”小區居民劉世美感慨不已。
前鐘村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時間推移,基礎配套不健全等問題凸顯,特別是管道經常堵塞,逢雨必澇。經過改造,小區水、電、氣、網、路等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排水不暢、毀綠種菜、非機動車充電難等問題逐一解決。同時,通過移風易俗、防詐騙、文明交通等立體文化墻打造,小區顏值實現了“逆生長”。
“我們將堅持黨建引領,鞏固改造成果,在共治、共建、共享中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鐘村社區黨委書記謝珍說。
老城氣質精神煥發,幸福花山徐徐展開。自老舊小區改造啟動以來,花山區聚焦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堅持一點一滴開展基礎設施改造、環境品質提升、服務功能完善,3年已有81個老舊小區蝶變升級,成為環境整潔、設施完善、綠色生態、管理規范、和諧宜居的人居典范。
(文圖/記者 季晨辰通訊員 高萍 侯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