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圣戈班管道系統有限公司管道智慧中心。
一碼溯源,管道有了“身份證”
——慈湖高新區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一
走進位于慈湖高新區的圣戈班管道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滾滾熱浪撲面而來。不遠處,一爐爐沸騰的鐵水轉瞬間變成一根根火紅的鑄管。在經過離心鑄管、退火冷卻、噴鋅精整等多道工序后,每根鑄管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掃描管壁上的二維碼,可查詢到每根管道的身份信息、工藝狀態和質量狀態。“依托數字孿生技術,每根管道在誕生時都被賦予了獨一無二的身份信息,一旦出現任何質量問題,可追溯到該鑄管的生產時間、批次,甚至具體到每一道工序,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企業信息技術經理潘忠朋表示。
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只是企業智改數轉的一個縮影。作為馬鞍山市引進的第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圣戈班管道系統有限公司已扎根馬鞍山27年。企業擁有煉鐵、管道、管件三家生產車間,其主要產品球墨鑄鐵管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城市給排水、燃氣、熱力、工業輸送等領域。
在馬鞍山,諸如圣戈班這樣以制造加工為主的傳統產業企業不在少數。因鋼立市、因鋼興市,工業的基因早已深深融入馬鞍山的城市血脈。在這片布滿“工業基因”的熱土上,大量制造業企業孕育成長、發展壯大,也歷經波折與困難挑戰。向“新”求“質”,成為了企業的必然選擇。
回憶起企業的發展歷程,圣戈班管道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總監邵先德坦言,沿著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三步走”的軌跡,企業一直不斷求索、爬坡越坎,已逾十年之久。
著眼長遠、打牢基礎是關鍵。而最初的工業自動化就是實現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2011年,企業提前謀劃、超前部署,加快推進生產設備的自動化轉型升級。管道測漏機器人、自動噴鋅機、壁厚檢測裝置等自動化設備的應用,極大地保證了生產的穩定性,降低了生產運行成本。” 邵先德回憶道。
打牢基礎后,如何持之以恒?第二子便落到了數字化。
2017年,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將可視化管控貫穿采購、生產、銷售全鏈條,實現生產、運營數據的實時動態掌控。邵先德舉例解釋,比如,交付的產品一進入目的地十公里范圍內,客戶就能收到來自系統的提醒,以做好相應的接貨準備,“這樣的數字化場景,大大提高了與上下游企業的協作能力。”
如果說,智能制造中的“自動化”之上是“數字化”,那么,“數字化”之上便是“智能化”。在數字賦能的道路上,企業并未停過探索的步伐。兩年來,圣戈班投入近2億元進行了智能化改造,依托數字賦能,持續優化生產效率及提升產品品質,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讓數據說話,算好企業精細賬。”邵先德介紹,由于行業特征,大宗原材料每日的價格波動較大,往往給制造業企業帶來不小的挑戰。而企業自創的自動選料系統,可以通過廢鋼、硅鐵、鎂絲等原材料的價格變化,實時調節原材料的成分配比,從而優化生產工藝、實現降本增效。
在公司管道智慧中心,三塊大屏正實時展現著企業采購管理、生產現場、工藝流程、質量檢測、物流管理、質量追溯等全產業鏈相關信息,成為企業持續推進全業務鏈智改數轉的生動縮影。十年來,企業為此累計投入占總資本投入五成,企業產能實現翻番,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8.9億元。
正因如此,企業先后被評為安徽省智能工廠、安徽省工業互聯網領頭羊、馬鞍山市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去年底,工信部發布了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和優秀場景名單,圣戈班管道系統有限公司選送的“數據治理與流通”典型應用場景,成功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實現慈湖高新區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零”的突破。
“智改數轉,改出了效益,轉出了前景。在園區,加快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讓企業從‘制造’變‘智造’的步伐從未放緩。”慈湖高新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吳東洋表示,目前,園區正在全力構建“3+N”產業集群體系,重點發展以高端專用材料為主的新材料、以生物制藥及醫療康養為主的生命健康、以高端精密制造為主的裝備制造三大優勢產業,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加快打造更高能級、更強支撐的產業高地。
文/記者 任德玲 鄔剛
圖/記者 劉青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