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提效,
釋放綜保區“通關生產力”
——鄭蒲港新區向“新”而行系列報道之二
馬鞍山綜保區是我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平臺。近年來,馬鞍山綜保區通過數字賦能深化各項業務改革,不斷優化監管流程,全力打造“智慧綜保區”,通關效率明顯提升。
4月9日,安徽馬鞍山中外運有限公司4輛裝滿保稅貨物的貨車抵達馬鞍山綜保區。貨車駕駛員根據微信小程序“入區e路通”自動發送的車輛引導地圖和提示信息,很快就把車輛開到了卸貨區。“入區e路通”是馬鞍山海關聯合馬鞍山綜保區共同開發的進出區車輛引導系統,能夠通過實時圖文信息,提前將入區通道編號、入區路線、查驗流程、區內企業具體位置、車輛停靠位置等相關信息告知司機,避免貨車司機到達綜保區卡口后下車詢問,進一步提高車輛進出效率。
高效便捷的通關,得益于“智慧綜保區”的建設。在馬鞍山綜保區監控指揮中心大屏上,安徽馬鞍山中外運有限公司4輛貨車的行動軌跡同步顯現。在馬鞍山綜保區,每天進出的貨車約300車次,為區內企業輸送生產料件或運輸貨物進出區。
“馬鞍山綜保區為鄭蒲港新區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通關生產力’。”馬鞍山綜保區監管科科長鄭航宇說,“通過打造‘智慧綜保區’,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據統計,自2022年上線運行以來,“入區e路通”累計服務貨車司機3.2萬余人次,受到了區內企業及貨車司機的一致好評。
“‘入區e路通’是馬鞍山綜保區以數字賦能打造‘智慧綜保區’的舉措之一,也是‘無感驗放’通關的一部分。”馬鞍山綜保區保稅物流場站經理翟鵬告訴記者,綜保區開展“無感驗放”通關,即貨運車輛進出綜保區卡口時,經海關智能集裝箱無感驗放系統自動識別,核放單號、企業名稱、車牌、放行狀態、進出標志等信息立即顯示在卡口邊一塊電子顯示屏上。
司機開車經過顯示屏時,看到屏上“放行”或“查驗”的引導提示,就知道下一步往哪去。“無感驗放”通關讓綜保區實現了由“有感”管理向“無感”管理的轉變,利用智慧化通關平臺,大幅減少車輛在場站等待時間,提升場站通關效率。實行“無感驗放”通關后,企業貨物通關時間縮短至1分鐘,通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自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優化綜合保稅區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的公告》后,馬鞍山綜保區立即著手研究數據‘跑路’代替貨物‘跑腿’的‘區內直轉’業務實現方式。”鄭航宇介紹,簡而言之,就是實現貨物全程未出企業作業區,便完成“非保稅狀態”到“保稅狀態”的性質互相轉換,從而提升通關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據統計,馬鞍山綜保區內“區內直轉”的企業需求,每年涉及狀態直轉的貨物約20億元。
近年來,為保障進出貨物高效便捷通關,馬鞍山綜保區借助信息化手段,還進行了“分送集報”“提前申報”“先出區后報關”等改革,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
“對于保稅物流企業而言,通關效率就是企業效益。”安徽飛遠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高山說,馬鞍山綜保區推出了多項“智慧通關”創新措施,讓企業貨物通關速度更快了,時間成本降低了,公司進出口業務實現了快速增長。
(記 者 吳 衡 楊正文 通訊員 丁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