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清晨,當春日第一縷陽光灑在江面上,鄭蒲港已然一片繁忙景象。巨大的龍門吊升降騰挪高效運轉,滿載集裝箱的航運貨輪來往穿梭,一批批貨物從這里開啟“漂洋過海”的旅程,發往海內外。
“今天上午有6臺龍門吊正在運轉,隨著下午貨運量增加,可能還會增開幾臺設備。我們會根據每天的訂單量具體分配人員與設備,確保港口24小時上下貨物順暢。”安徽省鄭蒲港務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徐征介紹說,今年以來,鄭蒲港件雜散貨吞吐量達37.69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1.36萬標箱,同比增長44%,2024年港口貨物吞吐量有望達300萬噸。
在鄭蒲港碼頭“火力全開”的同時,3公里外的安徽飛遠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正在進行倉儲調配,一箱箱從美國運來的苜蓿牧草逐一登記入庫,一臺臺裝配完成的白色家電“整裝待發”,準備“乘坐”集裝箱貨車開往鄭蒲港碼頭堆場。
“數字化已經成為物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這不僅體現在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上,更體現在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用戶體驗等方面。”安徽飛遠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邢梁深有感觸地說,數字化系統應用于智慧物流,將以往依靠經驗判斷和人工操作的方式轉化為依靠算法和數據的現代化管理,從而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減少了人力資源消耗。
“目前公司正在運用自有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對貨運車輛和倉儲進行智能化管理,所有車輛均配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時監控承運車輛軌跡,線上匹配運輸車輛,確保貨物安全、準時、高效運抵目的地。”邢梁帶著記者參觀了公司的分類監管倉庫,海外進口的牧草、即將出口的家電分門別類整齊擺放在此。
“除了傳統運輸外,公司還為客戶提供倉儲代管服務,這是為了延長產業鏈、提高用戶粘性。”邢梁介紹說,以美的集團的白色家電為例,最高峰時3萬多平方米的倉庫里都擺滿了家電,依托安徽飛遠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智能倉儲管理系統,對所有貨物實行掃碼出入。當客戶有出口訂單時,直接從這里調配運往碼頭,大大減少了客戶的倉儲壓力和物流時間成本。
立足于皖江北岸“第一港”的資源稟賦,在數字賦能“加持”下,“飛遠物流”的招牌越擦越亮。2023年,安徽飛遠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馬鞍山綜保區實現進出卡口1.1萬車次,進出口總額達2.1億美元,進出集裝箱吞吐量4萬TEU。“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運用,市場對我們的認可度越來越高,2024年公司計劃在馬鞍山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額4.5億美元。”邢梁信心十足地表示。
流通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在國民經濟循環中起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我們正在依托馬鞍山綜保區、港口、跨境電商綜試區、自貿聯動創新區、肉類口岸等五大平臺,招引一批物流產業項目,全力做好‘現代物流’這篇大文章。”鄭蒲港新區自貿開放聯動局局長劉為菁表示,未來將以港口物流和多式聯運為核心,努力打造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物流產業集聚區。
(記 者 楊正文 吳衡 通訊員 丁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