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發力 提“質”前行
博望企業強化自主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張鵬
研磨機勻速轉動,4個小時后,研磨工關掉機器打開磨蓋,從研磨泥中拿出一個刀片,用檢測尺測量厚度,剛好達到標準。隨后,研磨工取出剩余24個刀片,全部放進鏡面拋光機,開始拋光。
4月10日,記者走進馬鞍山市金菲硬質合金刀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工人正在加班加點生產一批超高精度硬質合金滾剪圓刀。金菲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硬質合金刀具、模具及機械配件加工、銷售企業,其生產的高端刀具主要運用于電力和新能源行業。2023年,企業實現銷售額4200萬元,同比增加了20%。今年以來,企業生產線開足馬力運行,訂單已經排到了8月份。
“銷售額的增加,源于客戶的認可,而客戶的認可來自專業與創新。”指著生產線上的硬質合金圓刀片,金菲公司總經理陳鑫旸笑著說,科技創新讓企業訂單源源不斷。
原來,金菲公司雖然從事的是電力和新能源行業刀具生產,但過去從未涉足新能源硅鋼片領域。“新能源電機硅鋼對于剪切材料的截面光潔度要求非常高,國內之前的工藝都是用高速鋼刀片去剪切,導致剪切材料截面很容易出現毛刺過大的問題。”陳鑫旸說,公司也一直想進入這一領域,但苦于技術不到位。
怎樣才能在新能源硅鋼片領域分得一杯羹呢?金菲公司將答案鎖定在技術創新上。公司成立了研發小組,經過不斷地摸索、試驗,決定主攻3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提高刀片硬度,把高速鋼材質換成硬質合金材質;第二個方向是提高刀片平面度,以達到超高的裝機精度;第三個方向是提高刀片刀口的鋒利度。
一次次試驗,一點點改進,最終,金菲公司研發出適合剪切新能源硅鋼的硬質合金圓刀片,這款刀片以超高的精度和鋒利度,完美解決了截面毛刺問題。
“我們現在生產的超高精度硬質合金滾剪圓刀,精度可以達到厚度誤差±0.001mm,平面度0.002mm以內,主要用于剪切各種金屬薄板,今年以來已經銷售了10000片左右。”陳鑫旸介紹道。
企業技術上的突破,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近年來,博望區通過強化政策宣傳培訓、政策解讀,積極引導像金菲合金刀具這樣的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同時,以科技創新、項目建設、融資服務等為抓手,合理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助力企業茁壯成長。
陳鑫旸表示,去年,在博望區科技經信局的幫助下,企業獲評專精特新企業稱號。在加強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公司還加強與安徽工業大學的產學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效益。“一季度企業銷售額1000萬元,同比增長10%。”陳鑫旸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