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淮北4月2日消息(記者徐鵬)近年來,作為昔日“煤城”的安徽省淮北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繪就了“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山水生態畫卷。
位于淮北市杜集區的朔西湖原為朔里煤礦開采形成的房屋倒塌、農田損毀、坑坑洼洼的沉陷區,總面積14500畝,其中水面7300畝。2019年12月,湖區開始環境綜合治理,著力打造成為一座保留生態原生的湖、承載歷史記憶的湖、激發新城活力的湖,使朔西湖成為淮北市的發展、創新、活力的新引擎。
朔西湖畔的特色民宿(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伴隨著朔西湖采煤沉陷區治理,生態效益顯著。朔西湖的治理,也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給當地居民帶來大量就業機會,有效促進居民增收。作為二期項目的新亮點,朔西湖水云間·輕奢小筑民宿成功入選全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名單,為朔西湖綜合治理項目增加配套設施,結合周邊文創中心酒店餐飲一體化,也為廣大市民及游客們提供一個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打造差異化文旅項目,提升服務水平,淮北在深度挖掘山水資源潛能的同時,不斷豐富與山水互動業態,“活”起來的山水吸引更多年輕人。
皖北川藏線(杜集段)(央廣網發 淮北市委宣傳部供圖)
山林面積約2000畝的梧桐谷,位于杜集區梧桐村東部,有石屋、山泉、梯田等景觀,每到夏季,山環水繞、云霧翻涌、草木蔥蘢,是皖北地區不可多得的山水兼備旅游景觀,谷內還有漢畫像石、史前巖畫、皇峪石窟等歷史遺跡,吸引大批周邊地區游客前來觀光。
近年來,淮北市加大東部沿山旅游帶開發力度,打造皖北川藏線項目,北段起點即在梧桐谷。2023年二期項目全部建成,與一期道路形成閉環,經過村內道路,可與淮徐快速通道連接,增強對徐州、蕭縣等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
在加快推動梧桐谷文旅資源開發的同時,梧桐村還整合谷內荒山荒地,打造特色農業、精品農業。2022年5月,梧桐村成立淮北市梧桐谷旅游開發專業合作社,流轉并整合荒山荒地300余畝,種植山楂、紅薯、菊花、白術等作物,打造“多彩梯田”生態種植項目,培育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和農文旅品牌,真正變“大荒山”為“聚寶盆”。
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思路,鄉村旅游憑借其豐富的景觀特色、康養生態環境及深厚的人文沉淀,造就了悠久的地域文化、多彩的風土習俗和健康的游覽體驗。
近年來,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聚焦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重點任務,以產業為支撐、以治理為手段,塑形鑄魂并重,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富民增收之路。
游客在七彩和村賞花拍照(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宋疃鎮和村先后投入近2000萬元,對村里六條主干道進行了拓寬,鋪設了瀝青,建設完善了游客服務中心、觀景步道等配套設施。還因地制宜打造了打麥場、磨園、蘋果廣場等一批主題鮮明且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2020年,和村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安徽省特色農旅小鎮。
與此同時,為順應鄉村振興、城鄉建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不斷滿足群眾新期盼,宋疃鎮持續對和村社區進行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改造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健全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全面改善鄉村發展面貌,努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鄉創空間(電商直播基地)、村史館改造、鄉村振興超市提升、全域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項目正一步步由藍圖變現實、愿景成實景。
如今,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是淮北不懈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