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燈工廠”是這樣煉成的
——當涂“以數強實”新觀察之二
安徽奧克斯智能電氣有限公司兩器分廠
生產1個空調外殼需要多長時間?答案是不到1分鐘。
走進被稱為“黑燈工廠”的安徽奧克斯智能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奧克斯”)塑膠生產車間,這里幾乎看不到人,只有電腦顯示屏、設備狀態指示燈閃爍著光亮。
“無需專人專線跟進,全程依靠數字化完成空調塑膠制品的生產,45臺大型機器每班只需3名工人操作。如果沒有利用數字化手段,每臺機器需要2名工人操作。”日前,安徽奧克斯塑膠分廠負責人告訴記者,得益于公司大力推進智能化戰略,如今在塑膠車間,原料在空中輸送,注塑成型,機械手自動取料,在線修去飛邊、貼金、絲印,產品不落地,做到“一個流生產”,真正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月產能達80萬套。
塑膠分廠只是安徽奧克斯數字化轉型的縮影。從塑膠、兩器、鈑金、電子,到總裝、物流,工廠全線采用智能制造,5個生產分廠都配備了行業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實現主要關鍵設備群控,數控化率達87%,生產數據自動采集率達100%。
以“黑燈工廠”為代表的奧克斯空調智能化生產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獲得省級表彰,被認定為省市兩級智能化工廠、安徽省電子數字化車間、安徽省“三重一創”項目、馬鞍山市智能制造標桿示范企業。如今,該企業實現100%關鍵設備互聯,自動化率達75%以上,具備生產自動化、柔性化、智能化,并形成168套IT系統,實現關鍵數據集成、互通和可視化生產。
“智能制造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取得了十分明顯的‘節本、保質、節能、增效’效果。”安徽奧克斯設備科負責人介紹,生產及管理運營成本降低了30%。人均單套效率從項目實施前的160臺套/月/人,提高到270臺套/月/人,提高了68個百分點;產值能耗從159kWh/萬元,降低到118kWh/萬元,降幅為25%,相比國內同行業的平均水平,綜合能耗節約25%。
在奧克斯人看來,“黑燈工廠”只是智能制造的階段性標桿。下一步,安徽奧克斯將按照“燈塔工廠”的標準,加大以信息化為基礎、自動化為手段的硬件投入,以“三化深度融合”為基礎,推進裝備產業化、智能化、數字化,讓信息自感知、自診斷、自采集、自分析,書寫智能制造新概念。
“黑燈工廠”無疑是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在馬鞍山市粵美金屬制品科技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美科技”)高精密數字化機械加工車間,一塊電子屏幕正在實時更新車間內所有機械的運行情況。這是企業投資400多萬元進行數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通過這塊電子屏幕,車間內所有設備的維修率、故障率、停機率和待機率一目了然。由此,粵美科技躋身“黑燈工廠”行列。
“你看,剛才屏幕上的那個紅點,表示一臺設備發生了故障,不到3分鐘,故障就排除了,紅點變成了綠點。”粵美科技技術部經理李坤鵬說,以前設備發生了故障,要手工填報維修申請單,經過三級審批才能進行維修。現在故障報警直接反饋到維修人員的手機上,即發即修,效率大大提高。
“僅高精密數字化機械加工這一個車間,就為企業增加了近30%的產能。”粵美科技行政經理李志成補充說,“有增也有減”,如果回到數字化改造前,如今的產值規模大約需增加2200人,通過數字化改造,企業一年就節約了1.5億元的人工成本。
李志成告訴記者,目前,粵美科技正全面深入開展企業數字化轉型,全力建設5G+工業互聯網全連接工廠項目。
“隨著‘數實融合、以數強實’的推進,會催生出更多的‘黑燈工廠’。”當涂縣經信局局長胡瓊告訴記者,近年來,該縣引導企業精準實施“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截至目前,共培育建成市級以上智能工廠7個、數字化車間29個、數字化生產線3條。今年,該縣將以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性抓手,推動企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力爭2025年實現有條件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全覆蓋。(當涂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戴麗、黃蔚參與采寫)
文/記者 吳黎明 圖/記者 胡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