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區垂直行業AI大模型訓練算力中心。 記者 季晨辰 攝
人工智能產業風頭正盛,這背后少不了算力的支持。3月17日,走進位于馬鞍山軟件園的花山區垂直行業AI大模型訓練算力中心,一臺臺兩米多高、酷似黑色儲物箱的AI機柜整齊排列,外形設計極具科技感。這是由花山區政府和北京九章云極科技有限公司、江東產投集團聯合投資建設的,全市唯一一個大規模人工智能算力集群。
這臺“超級大腦”算力有多強?馬鞍山創意軟件園管理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史平給出答案:項目總體規劃算力達1500P,即每秒可進行150億億次計算,相當于75萬臺PC電腦的算力之和,在全省名列前茅。然而,如此強大的算力,僅集中在幾百平方米幾十臺高性能智算服務器內。
算力如何轉變成“智慧”?據介紹,算力中心首批投入3.3億元,建設機房基礎和智算平臺,安裝高性能AI機柜96臺、高性能智算服務器80臺等,能夠更高效快速處理大數據和復雜的計算任務,豐富靈活的架構滿足不同的應用需求,支撐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醫療健康、數字貿易以及工業互聯網等各行各業大模型的構建。
“中心正在調試機房,預計4月份啟用。”史平說,不少人工智能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上門尋求合作,一期算力已經被搶購一空,算力中心建成后將部署人工智能開發框架,優化城市算力供給,打造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基礎底座,參與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以算力高質量發展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3月18日下午,參觀北京訊眾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客商佩戴上了一枚特殊的手表,一刻鐘后,取下手表,網絡大屏幕上隨即生成對方情緒指數、壓力指數、心理彈性、心率變異性等一系列指標的得分和評價,客商直呼“好準!”
“我們依托北師大資源,打造‘預防+調節+干預治療’一體化的保障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訊眾通信副總經理姚青青說,企業投資1億元在馬鞍山建設情緒健康檢測AI大模型項目,開發智能情緒手表,通過PPG精密光電手腕采集器采集并分析數據,然后通過大數據AI情緒壓力綜合分析模型與危機預警模型,篩查出需要關注的人群。
3月起,該公司與市交運部門展開合作,護航1000余名客運駕駛員身心健康。
科大訊飛旗下的馬鞍山市大數據資產運營有限公司正加緊建設馬鞍山市應急指揮中心和“城市大腦”項目,助推我市建成一體化數據基礎平臺市級節點;安徽靚馬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無人機低空數據平臺AI準確識別率超90%;航天宏圖投資的長三角衛星遙感交易中心項目建成商用衛星“女媧星座”多源空天遙感數據資源基地……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在數字經濟這個全新的賽道上,馬鞍山不斷積蓄發展優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行業風起“云”涌,智慧交融。
乘“云”而上,加“數”前行。馬鞍山軟件園將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要務,緊扣現有的主導、優勢產業,緊盯數字經濟細分賽道頭部和頸部企業,打造完整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抓手,建立線索洽談、簽約落地、開工見效的閉環推進機制,督促項目早日投產見效,盡可能早、盡可能多地產生效益;把營商環境作為第一要素,以真抓實干作風解決企業難題,做到一企一策、一企一專班,打造人才培養基地,為數字經濟發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根據產業倍增目標,2027年,馬鞍山軟件園營收將沖刺500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9%。對此,馬鞍山軟件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偉信心十足,“以數字賦能產業倍增,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優勢機遇疊加,天時地利人和。”
記 者 季晨辰 劉小慶 通訊員 丁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