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官宣首個Neuralink腦機接口,OpenAI推出能“文字生視頻”的Sora大模型……這些科技新成果,刷爆了朋友圈,更是引發人們對于未來科技的無限向往。
說起未來產業,人們的普遍感受就是“神秘+高大上”。
說它“高大上”,是因為這些新技術往往都是前沿領域的高精尖技術,未來可能會顛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說它神秘,是因為這些技術絕大部分只是處于探索或初步應用階段,人們對其不了解不熟悉。
然而,未來,已經不遠。
在不久前閉幕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安徽,作為一個創新優勢明顯的省份,也將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未來產業先導區。
記者日前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我省印發實施《安徽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試行)》,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正式啟動。我省將瞄準“7+N”重點領域和方向,到2030年累計建設3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科學家、企業家、風險投資家,安徽未來產業先導區將凝聚他們的智慧,同時,也搭建一方屬于他們的舞臺。
萌芽、潛力與變革
如果我們生活在20世紀上半葉,在我們腦海中,什么才是未來產業呢?
那時候,信息技術剛剛起步,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于1946年誕生,我們會認為,計算機在未來有著巨大潛力,計算機就算是未來產業。
也就是說,未來產業,不是個絕對概念,而是個相對于時代而言的名詞。今天的未來產業,可能就是未來的傳統產業。
《安徽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試行)》對于“未來產業”作了定義:由前沿科技創新驅動,當前處于萌芽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具備成長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和變革作用的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
關鍵詞是:“萌芽”“潛力”“變革”。
那么,對于處在2024年的我們來說,哪些是未來產業?
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發展的方向。但綜合來看,無非是AI、量子、材料、航天、生物等幾大領域。
以安徽而言,我省目前列了7個重點領域,實行“7+N”布局,再結合前沿技術新趨勢進行動態調整、滾動培育。
這7大領域是:通用智能、量子科技、未來網絡、生命與健康、低碳能源、先進材料、空天信息。
先導區建設設置了一條培育鏈條,即:源頭創新—技術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產業化—產業集群。
還規劃了兩步走路線:到2027年,在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先進材料、人形機器人等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建設1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積極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到2030年,累計建設30個左右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創新網絡、培育鏈條、政策體系基本完善,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業鏈控制力的一流企業,引領未來產業從大到強、從有到優,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時代大勢與安徽優勢
為什么是這7大領域?可以說,這些領域,既切合當前時代發展趨勢,也體現了安徽特色優勢。
比如,通用智能領域不僅包括當前最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還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和智能傳感器、新一代機器學習與類腦智能計算等,甚至還有我們在影視劇中才能看到的“腦機融合”技術。在這些相關領域,安徽有一定的產業基礎、技術支撐和人才儲備。
量子科技,絕對算是安徽的優勢。安徽不僅有著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等創新資源,還在量子精密測量、量子通信等領域誕生過不少世界領先的最新成果。未來,將在超導量子計算系統、資源勘探、航空航天、地球物理、無源導航、醫學診斷、量子通信等領域加快產業化應用。
空天信息,算是未來產業里的“黑馬”,也是很有應用前景的領域,這分為低空和深空等不同領域。
在低空領域,億航智能自主研發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已經具備開啟“載人商業運營”資格。該飛行器已多次在合肥駱崗公園試飛,商業化前景很大。未來,說不定開“私家飛機”或打“飛的”能成為人們的出行工具,再也不怕路上交通擁堵了。
在深空領域,安徽已有深空探測全國重點實驗室,未來還將重點研發低成本小衛星星群、無人系統立體通信—組網—導航—控制等技術。
未來網絡,看名字很高級,其實就是遠超5G的超快通信技術。重點發展的是基于下一代互聯網的超寬帶光通信、專用特種通信、高速寬帶無線接入等技術,極速體驗能讓人們上網或使用智能設備的體驗更加帶感。
生命健康,這是與我們最息息相關的領域了,安徽將開展基因技術、精準醫療、抗體藥物、新型疫苗、高端醫療器械、數字診療、生物育種、免疫治療和細胞藥物、新型低溫醫學設備和試劑、高端藥用輔料、高端制劑、細胞治療產品、醫療輔助診斷模型等研發應用。
另外,還有一個研發方向,那就是高端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在影視劇中出現的類人機器人說不定不久之后就能走進我們的生活,提供做家務、看護老人等服務。
“科學家+企業家+風險投資家”
理想很豐滿,前景很誘人,未來怎么干?
《方案》聚焦一條培育鏈,明確了幾大重點任務。
新的創新合作機制將建立。在技術創新方面,將支持先導區科技領軍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業,探索建立新型研發模式。
新的場景將共同開發開放。安徽鼓勵先導區內頭部企業運用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開發智能汽車、人形機器人、柔性顯示、數字建筑、智慧家居、天地一體通信終端、智能診療、虛擬教學、仿真實訓等一批標志性產品和服務。
此外,還鼓勵先導區所在地政府、企業、高校院所主動策劃、開發開放融合場景、標志性場景以及試驗驗證和示范應用場景,推動前沿技術創新、應用和突破。
培育融通發展企業梯隊。比如鼓勵地方政府、企業、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建立未來產業加速器,重點培育“種子期”項目,加快孵化有潛力的初創企業。
各地的未來產業先導區怎么規劃?怎么創建?《方案》提出支持創新資源豐富、新興產業基礎良好、體制機制健全、未來產業方向明確且區域相對集中的省級以上開發區或特色園區,創建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另外,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還將牽頭組建以“科學家+企業家+風險投資家”為主體的未來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集中審閱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申請報告,研究論證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目標可及性、任務合理性和措施可行性,形成論證意見,提出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創建名單。
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現實往往比想象更精彩。
當20世紀40年代,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研發成功時,那時的人們也在暢想著計算機如何顛覆生產生活,但他們怎么也不會想到,僅花了70多年時間,人們已經將計算機濃縮到小小的智能手機里,通信、購物、交友、娛樂,輕松搞定。
就如同我們處在人工智能技術大爆發前夜,無法預測想象未來一樣。
可以預見的是,目前所言的“未來產業”,不久之后將不再神秘、也不再“高大上”,它會與人類生活水乳交融。
(記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