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準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不負河流不負青山。
生態環境保護是“國之大者”。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我省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擺在謀劃發展的突出位置。近年來,我省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持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四廊兩屏”建設重大工程等,美麗安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去年,全省空氣質量主要指標改善幅度居全國前列。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首次突破90%,改善幅度居全國第三、長三角第一。森林覆蓋率30.22%,貢獻了占長三角森林面積三分之一的“安徽綠”。
盡管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但保護面臨的形勢仍要清醒認識。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欠賬尚未還清,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到來,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處于補齊生態保護欠賬、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攻堅期。
發展歸根到底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更好的日子,良好的生態環境必不可少。山水資源豐富,是我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天然優勢,要不負河流不負青山。
不負河流不負青山,就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全面準確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強化固體廢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守牢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底線,完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推深做實河湖長制,持續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讓安徽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不負河流不負青山,就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問題表現在空氣、河流、土壤等方面,但歸根到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綠色低碳發展是治本之策。要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暢通生態“高顏值”到經濟“高價值”的轉化路徑,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檢驗著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成色。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把好山好水守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省。
(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