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南京市高淳區河蟹養殖戶趙祥壽開車經橫跨皖蘇兩省的當高大橋,到達當涂縣烏溪鎮七房村蟹苗養殖戶周先鋒的塘口。趙祥壽此行的目的是采購500公斤蟹苗。
“這批蟹苗早在去年底就下了訂單,你看,一只只長得多壯實。蟹苗趕在3月中旬投放下去,成活率那是杠杠的。”趙祥壽說,好的種苗加上好的養殖技術就等于豐收。烏溪蟹苗成活率高,根據往年的經驗看,長成后的公蟹能達到7兩左右、母蟹能達到5兩左右。成蟹個頭大,就能賣出好價錢。
同樣來自高淳的河蟹養殖戶吳盛榮道出了采購烏溪蟹苗的另一個原因:養蟹的第一步是選好苗,再好的苗如果運輸時間過長,成活率也會大打折扣。烏溪與高淳僅一河之隔,蟹苗出水呼口氣就到了放養塘口。今年已經是他采購烏溪蟹苗的第5個年頭了。
“一只小蟹苗,不過硬幣大小,作用不可小覷,扮演了省際毗鄰區一體化發展‘大紅娘’的角色。”烏溪鎮黨委書記朱賢偉說,該鎮蟹苗養殖面積超過1萬畝,烏溪的蟹苗培育與高淳的成蟹養殖產業形成互補,每年約有100噸烏溪蟹苗跨省直供高淳區。兩地本就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因為蟹苗,兩地聯系更為緊密了,形成了深入融合、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生動局面。
蟹苗當“紅娘”,觸發了兩地更高層面的一體化發展構想。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2020年11月9日,當涂縣與高淳區簽署跨界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協議內容涉及互融互通、協同協作、互聯互通、轉移轉化、聯控聯治、共建共享、聯防聯調等7個方面。協議提出了具體目標:在規劃合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協同發展的優勢產業基本形成;道路交通網絡連通快速順達;創新協同機制基本建立,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機制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基本建立,實現公共服務一體化;跨區域體制機制更加健全,保障合作順利進行。到2030年,以特色現代都市農業為基礎、高端制造業為核心、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一二三產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形成,高淳“產業強區”、當涂“制造強縣”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當涂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兩地一體化發展已取得明顯進展。在產業合作方面,該縣與高淳區相關服裝公司合作,引進了梵蒂詩服飾科技(馬鞍山)有限公司、馬鞍山九源紡織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高端紡織品。在基礎設施方面,實施南圩基礎設施提升項目,全面提升當涂縣南圩和高淳區勝利圩防洪能力;積極對接高淳區做好烏溪至高淳毗鄰公交線路站點優化調整工作,已完成烏溪至高淳綜合運輸服務站、充電場站、公交站點建設。在生態環境方面,初步制定《高淳至當涂跨區域環境污染執法聯動工作方案》,加強石臼湖等交界水體聯合保護與污染防控機制。在公共服務方面,當涂縣中醫院與高淳區中醫院互派業務人員,開展交流及義診活動;與高淳區舉辦多場文化交流活動,充分交流展示兩地傳統文化。
交通客流量最能反映一體化的緊密度,也能反映雙邊人群的區域認同。烏溪鎮至高淳區的806路省際毗鄰公交始發站是烏溪客運站,終點站是南京地鐵S9號線高淳站,全程23公里,途經14個站點,行程40分鐘,采取雙向對開模式,日均客流量500人次。(吳黎明 尤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