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鞍山經開區投資落戶,我們來對了!”3月14日上午,望著一棟棟已拔地而起的新建廠房和研發樓、宿舍等配套設施,從云南遠道而來的紅創無菌包裝生產基地項目負責人王勇,由衷發出這樣的感慨。
企業“來對”的背后,園區做對了什么?
彼時,云南紅創計劃在長三角區域布局建設生產基地,馬鞍山經開區并非“首選項”。面對企業提出“希望快速供地”的要求,園區組建專班、掛圖作戰,加班加點推進綠植移栽、土地場平、桿線遷移等各項工作,讓項目從簽約到拿地僅用40多天,用高效服務提前兌現了承諾。項目推進過程中,園區主動靠前服務,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問題,助力項目建設“一路暢行”,目前整體進展已超序時進度。
“園區有諾必踐、有求必應、有需快辦,讓我們深受感動,也讓我們在這里投資興業充滿了信心!”王勇表示,生產設備將于5月份進場安裝調試,達產后將具備年產120億包液體食品無菌包裝盒生產能力,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3億元。
一流營商環境,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支撐和重要保障。
出臺為企服務包保工作制度,建立項目推進“五高”工作法,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園區牢固樹立“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傾力打造“經心辦”服務品牌,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2023年成功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優秀單位、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優秀”、全市重大項目推進獎,真正實現以營商環境之“優”促高質量發展之“進”。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馬鞍山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負責人沈賢鋒表示,今年,園區推出近60項對標提升舉措、涉及10多個領域,努力做實做細重商、安商、親商、暖商、護商各項工作,讓企業家舒心、安心、專心于干事創業,持續擦亮“最優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
為“用最快的速度讓最好的項目獲得最優的資源要素”,園區持續推深做實“標準地”“畝均論英雄”等改革,實現“標準地”出讓全覆蓋,優質工業項目“成交即發證、交地即開工、竣工即登記”,平均建設周期縮短近6個月;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達28.93萬元,增長33.9%,實現了土地從“低產”到“高產”質變,有力推動了產業從“低效”向“高端”升級。
紅星中學新校區、星光學校投入使用,飲馬湖環境整治提升、年陡中心醫院等加快建設,交通路網越織越密……在這里,完善配套設施的“大手筆”動作頻頻;
新城璟玥口袋公園進場施工,紅星中學新校區南門停車場正在進行場平,一處處綠化提升工程繪就“綠美”畫卷……在這里,提升宜居品質的“工筆畫”細細描繪。
從拉開框架的大項目,到群眾身邊的微改造,目標指向清晰——打造“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產業新城。
為著力提升要素吸引力、綜合承載力,園區聚焦產城融合,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功能配套,加快從“產業園區”蝶變“產業城區”。
“今年,北區將全面啟動高鐵新城開發和明珠路高架建設,南區將加快綜合整治提升,統籌推進科創社區、產業社區、工業鄰里中心等建設,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好環境,賦能新質生產力茁壯成長。”馬鞍山經開區規劃建設局負責人金善慧表示。
文/記 者 劉 挺 任德玲
通訊員 姚杰超
圖/記 者 唐 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