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推進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
直擊生育養育痛點 為年輕父母“減壓”
3月5日上午,位于安徽合肥新站高新區的新鑫幼教同德苑幼兒園托育教室里傳出鋼琴聲和歌聲,20名3歲以下的幼兒手拿簡易樂器,在兩名托育教師及1名保育員的指導看護下,體驗“奧爾弗音樂課”。
教室里,一邊擺著孩子午休的小床,另一邊開辟了供孩子閱讀、手工、游戲的區域,就連衛生間的水龍頭都被設計成卡通樣式。值得一提的是,該托育中心位置便利,距離周邊產業園、小區、中小學不到1公里,步行可達。
同德苑幼兒園是安徽首家公立普惠性質的托幼一體幼兒園,目前合肥新站高新區已有19所幼兒園開設托班。有效保障托位供給、提高托育服務質量,解決家庭養育后顧之憂,是該區近年來著力實施的重點民生工程。
2023年,合肥正式入選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并制定建設實施方案,在原有基礎上創新增加“生育養育”和“科技創新友好”兩個部分,形成32項政策舉措,涉及68項主要發展指標、195個空間建設任務。這座城市正努力破解生育、養育痛點,為年輕父母“減壓松綁”。
嬰有所托,為年輕父母解決后顧之憂
在合肥穩步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過程中,“年輕”的新站高新區具有代表性。近年來,該區聚力打造智能制造、新型顯示、新材料等產業集群,產業工人數量急劇增加。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該區城鎮常住人口超46萬,10年來常住人口增長129.89%,增速位于全市第一,并且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實現倍增。
買房、租房的年輕人不斷增加,對托育的需求也愈發迫切。2018年起,該區以此為切入點,打造社區普惠托育中心,鼓勵民營托育機構開設托班,支持企業自辦托育機構,取得成效。
2021年7月,該區創新“國企辦園”體制,成立合肥新鑫幼教集團;次年2月,集團下設的同德苑幼兒園托育中心正式開辦,試點2-3歲幼兒普惠托育服務,滿足更多雙職工家庭的現實需求。
“公辦普惠制托幼一體中心相對于民辦私立托育中心來說,價格更便宜、師資更豐富。”合肥新鑫幼教集團負責人梁曦介紹,為了辦好托育中心,各幼兒園提升硬件設施,添置直飲水機、空氣凈化器、投影一體機以及感統訓練玩教具等,選聘富有經驗的專職教師。“為方便家長接送孩子,集團下設的5個托育中心均設在產業密集園區周邊兩公里范圍內。”
去年11月,該區針對托育工作的問卷調研顯示:群眾對“政府背景舉辦(托育機構)”很認可,也希望政府布局更多普惠性的托育機構。據了解,該區加大民辦托育機構的政策指導和扶持,投入30多萬元用于托育機構獎補資金,從創園經驗、師資培養、課程設置、硬件配置等方面給予培訓指導。
“一些企業雙職工孩子平時和老人居住,性格比較內向,通過開展家長沙龍、親子活動,孩子變得愿意和家長溝通了。”同德苑幼兒園園長張靜回憶,一名3歲女孩入托半年多來,不僅變得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還能獨立穿衣、吃飯了。
這名女孩的父母均在該區工作。女孩的父親感慨道:“孩子在托班語言能力進步也很快,每天都會說出幾個新詞,我們很驚喜。”
近年來,合肥市還出臺市級托育機構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目前,該市備案托育機構數394家,千人口托位數4.24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幼有所育,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學前教育,也是年輕家長關注的“大事”。以合肥新站高新區為例,目前全區共有幼兒園84所,其中公辦幼兒園49所、民辦幼兒園35所,公辦率達64.36%,普惠率達90.98%。
該區社會發展局教育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孫永亮介紹,除了經費投入,該區以幼兒為中心,進行環境改善和硬件提升。根據合肥市統一要求,凡符合條件的新建幼兒園均配備“三件套”,即一個小游園、一片家長等候區和一座公廁。同時,該區關注特殊幼兒群體,將殘疾程度較輕的兒童納入幼兒園正常教學,對殘疾幼兒給予學費和生活補助。
近3年,該區新建幼兒園16所,學前教育學位增至23190個,增幅達34%。“新辦幼兒園全為公辦園,實現每個社區至少有一所公辦幼兒園。此外,通過財政獎補資金,普惠幼兒園收費標準也降了下來。”孫永亮說。
此外,鑒于企業職工下班和幼兒園放學普遍存在時間差問題,目前該區84所幼兒園已實現“延時服務”全覆蓋。
“延時服務包括樂高玩具課程、平衡車、非遺藝術、勞動教育等內容,孩子喜歡,家長也很放心。”新鑫幼教唐河路幼兒園副園長張莉介紹,幼兒園每周開展家訪工作,跟蹤觀察孩子成長變化,做好家校共育。“我們還定期走進企業,向年輕職工宣講招生信息和延時服務成果。”
位于合肥新站高新區的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合肥幼教師資培養基地,其附屬實驗幼兒園就設在校園內,生源主要來自周邊高校教職工子女以及該區無配套園的小區住戶子女等。平時,園長曹宇和團隊調研關注二孩家庭中孩子情緒變化、心理疏導調適等問題并進行課題研究,引導家長合理進行家庭教育,同時鍛煉幼師團隊和相關專業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
去年11月,區、校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在幼師培養、課后延時服務、早教中心、托幼養老一體化等項目深化合作,以專題講座、實地觀摩等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有助于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更助力人口政策的落實。
做細公共衛生服務,力求“生育友好”
在“從生到養”的鏈條上,“生育友好”也不可被忽視。
采訪中,合肥新站高新區社會發展局公衛中心副主任龔軍向記者透露了這樣一組數字——2023年,該區4家助產機構分娩活產數共6319人,全市分娩量排名第3,其中戶籍出生人口僅有1469人,該區吸引了合肥周邊和皖北地區產婦來此生育。這一現象,凸顯了該區豐富的醫療資源條件和良好的母嬰管理體系。
在龔軍看來,“生育友好”關系醫療資源、孕期保健、母嬰安全、兒童保健等多方面,需要聚焦群眾需求,各部門聯動從細節處著手,做好孕產婦和兒童的保健護理以及相關公共衛生服務。
他舉例,合肥新站高新區會定期邀請婦女保護和兒童保護專家對助產機構進行業務普查和督查;為方便兒童預防接種,設立7個計劃免疫接種點;完善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全鏈條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提升項目等。
近年來,合肥對“生育、養育、教育”支持力度持續加強,全市建成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新生兒救治中心各12個,實現中心區域全覆蓋,入選“首批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等,實現婦女兒童健康核心指標持續向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