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路“千里眼”盯污染,守護著藍天碧水。3月15日,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消息,我省積極構建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查辦涉自動監控違法案件數量實現四年“四連增”,全省重點排污單位日均值超標預警信息條數實現“四連降”。
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查閱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資料圖片)
為推動智慧監管、精準治污,2018年起,我省實施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安裝、聯網和運維監管“三個全覆蓋”工作,構建以污染源自動監控為主,視頻(用電)監控為輔的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
經過多年推動,實現“三個全覆蓋”的涉水涉氣重點排污單位數量逐年增長,由2020年2065家增加到2023年3028家,15696路視頻監控與省市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系統全年發送日均值超標預警信息條數則由2020年5272條下降至2023年1602條。
“千里眼”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王興介紹,近年來,我省升級完善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與基礎數據庫,逐步完善污染源自動監控巡查系統、視頻監控系統、自動監測數據超標報警系統,探索自動監測設備量值溯源,實現重點排污單位總排口、煙氣采樣平臺、污染防治設施等點位視頻監控全聯網,及時篩查自動監測數據異常問題線索,對排污單位做到分級預警、問題整改閉環管理和精準監管。
具體如自動監測數據超標報警系統,根據連續30日內的自動監測數據日均值超標天數不同,分藍色、黃色、橙色、紅色向排污單位、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生態環境執法機構的負責人推送超標報警信息,強化監管,督促整改。
2023年,全省依法查辦涉污染源自動監控違法案件244件,處罰金額2082.765萬元,同比分別增長9.9%、62.3%。正是在分級預警、問題整改閉環管理中,四年間,納入“三個全覆蓋”的重點排污單位數量增長,預警條數實現“四連降”。
自動監測數據質量,是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的根基。
2023年6月,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通過巡查自動監控平臺,發現某醫院污水排口化學需氧量濃度異常,調閱視頻監控發現,有2人在夜間多次將消防水沖入廢水排口。經調查證實,污水處理站運營操作人員在發現化學需氧量濃度自動監測數據超標后,向廢水排口注入消防水進行稀釋,污染物濃度數據嚴重失真。3名責任人由此被追究刑事責任。
去年依法查辦的案件中,涉及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的有36起。為確保自動監測數據真實可信,近年來我省建立完善一批自動監控管理制度,鍛造一批執法尖兵,打擊污染源自動監測設備不正常運行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省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沈世偉表示,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運行,大大減少對企業現場檢查的頻次,讓守法企業正常生產少受打擾,實現對重點污染源的科學、有效、精準監管。
出品:安徽日報山水經融媒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