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中國證券報》11日刊發文章《培育新質生產力 資本市場大有可為》。文章稱,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資本“活水”的灌溉,應大力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更好利用債券融資工具,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動資本要素向科技創新領域聚集,凝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合力。
優化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環境
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資金來源,創投資本、股權資本契合科創企業盈利周期長、失敗風險大的特點,能夠為相關企業提供穩定的長期資金。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說,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將成為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股權投資與創業投資擁有較高的失敗容忍度,能夠從本質上匹配科技創新周期長、失敗率高、風險大的特點,對創新特別是硬核科技創新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他表示。
大力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全國人大代表、東方財富董事長其實建議,優化創投機構稅收制度,建立階梯式的創投稅收優惠機制。可進一步針對更加主流的合伙型創投機構建立階梯式的創投稅收優惠機制,投資階段越早、持有期限越長,可獲得的稅收優惠力度越大,從而強化對于早期投資、長期投資的政策引導。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議,明晰各類政府引導基金的職能和定位,通過適當降低返投比例要求、擴大返投方式的確認范圍、實施開放性跨區域合作、增加創業投資類基金的設立規模等方式,突出政策導向功能,引導資金流向市場不敢投、資金需求大的關鍵技術領域,填補長期資金缺位。
(資料圖片,新華社發)
此外,引導私募股權基金、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多位專家建議,進一步提升政府引導基金、創投基金對科技創新的引領、賦能作用,壯大科創產業鏈。支持并購基金、S基金有序發展,健全股權投資基金生態。
記者獲悉,證監會正聯合相關部門進一步推動優化私募基金行業發展環境,暢通募投管退各環節,努力解決行業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推動私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推進債券市場化機制改革
債券市場在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大有可為。業內人士認為,相關部門應積極推動構建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債券融資支持體系,提高科創債等產品交易活躍度,引導資金向科創領域聚集。
針對部分科創企業利用債券市場融資難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南證監局局長牛雪峰建議,確定債券統一認定標準,包括統一科技創新主體發債支持標準,鼓勵科創企業利用債券市場融資;統一科技創新用途認定范圍,支持企業將募集資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統一募集資金用途投向科技創新領域比例。
牛雪峰說,部分科創企業處于成長期、創業期,資產規模較小,利用債券市場融資相對困難,統一科技創新主體發債支持標準,有利于后續出臺針對科創企業發債融資的精準支持政策,提高科創企業發債意愿和能力,建設完善高收益債券市場。
支持科技型企業更好地利用債券工具融資,還需推進債券市場化機制改革。田軒認為,應創新債券融資工具,豐富多樣化的債券融資產品,推動發展高收益債券市場,加快資產證券化發展。
助力創新資本形成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離不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壯大。業內人士認為,資本市場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的“催化劑”,應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揮融資功能,為更多企業提供“嫁接”資本市場服務機會,促進創新資本形成。
“北京證監局將持續強化服務科技創新的力度,引導創新技術企業加速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說。
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京證券交易所是培育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多位專家建議,科創板要不斷完善對核心技術驅動型企業等未來產業領域的服務體系,從多元化上市條件、健全信息披露規則等方面入手,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創業板要發揮服務“三創四新”的定位,推動更多傳統行業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及加大科研實現轉型升級,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繼2022年銅陵有色子公司銅冠銅箔分拆上市,登陸創業板后,集團旗下又一家子公司銅冠礦建的北交所IPO申請近日獲通過。”全國人大代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公司總經理丁士啟對記者表示,借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公司競爭實力不斷增強,持續助推傳統產業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