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期望值也在提高。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過去一年,安徽聚力環境質量改善,主要指標位次前移、差距縮小。空氣質量主要指標改善幅度居全國前列,長江、淮河干流出境水質保持Ⅱ類,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0.2%。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連續三年穩居90%以上。
合肥市巢湖岸邊十八聯圩風光
用美好生態環境扮靚幸福城市名片
巢湖被譽為合肥“最好名片”。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長羅云峰表示,近年來,合肥系統實施巢湖綜合治理碧水、安瀾、富民“三大工程”,加快修復巢湖流域生態環境,生態惠民取得突破性進展。2023年巢湖上半年平均水質達到Ⅲ類,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截至目前,合肥加快環巢湖旅游休閑圈建設,已建成停車泊位3000多個、公共廁位300多個,旅游配套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濱江岸線綠色“蛻變”、江豚頻現可愛“笑臉”、硫磺煙、酸雨已絕跡難尋……近年來銅陵市聚焦“智造新銅都、生態幸福城”定位,用綠色生態扮靚城市新面貌。
銅陵市濱江生態體育公園
全國人大代表、銅陵市市長孔濤表示,銅陵市是全國“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的試點城市,近年來堅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并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積極探索資源型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城市生態惠民工程不斷提質增效,老百姓家門口的環境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餐飲油煙、噪聲等是老百姓最深惡痛絕的身邊環境問題。去年一年,安徽共排查整治餐飲油煙、噪聲擾民等群眾“家門口”環境問題3.8萬個。
黃山市通過實施“事先告知制”并強化源頭管控,把整治餐飲油煙和噪聲擾民等問題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去年全市餐飲油煙投訴數量同比下降31.85%,噪聲投訴數量同比下降27.22%。
蚌埠市“靚淮河”生態惠民工程
蚌埠市通過制發《環境信訪事項領導包案制度》,對群眾訴求實行“接訴即辦”,建立餐飲油煙、噪聲問題長效管控機制,并全力打造“靚淮河”城市中心公園,配套建設臨水健身基地、濱河體育公園等,新增城市綠地1.2萬畝,提升市民人居環境品質。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美鄉村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事關農民根本福祉,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2023年以來,安徽省整體推進“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徽風皖韻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到2027年,安徽計劃建設1000個左右的精品示范村,并系統升級建設省級中心村1萬個以上。
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南莊村
淮北市近年來大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去年,淮北市在全市316個行政村(涉農社區)開展了村莊清潔活動,清理亂搭亂建1861戶,清理廢舊廣告牌12487處,農村人居環境潔美度和舒適度不斷提升。淮北市杜集區榮獲了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
“產業發展是我們的‘根’,鄉村建設是我們的‘形’。”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梅村鎮霄坑村黨委書記王建偉表示,霄坑村已改造升級一批便民公共服務設施,并通過開展“美麗村莊哪組強”、“美麗庭院是我家”等活動,讓村民組、農戶比著干,共建公園式村莊。
“我們還邀請了浙江大學的鄉村規劃團隊對鄉村建設運營進行統一設計,帶動村莊的‘顏值’整體提升。”王建偉說。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在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常委、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聶磊看來,只有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才能持續有效地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最終實現百姓幸福生活與美好生態環境的“雙向奔赴”。(記者 汪應智 張毅璞 史睿雯 潘禎祥 趙天祥 海報 羅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