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一年之計在于春,如何聚焦高質量發展,怎樣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等,吸引著社會各界的目光。
全國兩會開幕前夕,記者采訪多位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共同展望中國式現代化的宏闊圖景、實踐方向。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信自強、守正創新,銳意進取、頑強拼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
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年伊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果入選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核心科研人員在合肥科學島中國“人造太陽”平臺上進行聯合物理實驗……一系列新技術、新成果展現安徽科技創新邁出堅實步伐。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的利器。”全國政協委員徐晉說。他對即將開幕的全國兩會充滿期待,將圍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建言獻策。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去年以來,安徽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顯著增強,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前列,在全國創新版圖中占據重要地位。
如何把科技創新勢能更多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將科技創新“施工圖”變為科技強省“實景圖”?
在全國人大代表姚金健看來,科技創新要讓企業“唱主角”,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作用。企業發展離不開創新“土壤”,要增強用地、融資、環保、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引導民營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鼓勵民企探索技術前沿,持續推進原創性引領性技術創新和落地實施。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安徽,科技創新的滿天繁星,正在匯成高質量發展的璀璨星河,不斷涌現的重大科技成果衍生出一批新技術,孵化出一批新企業,帶動了一批新產業。
安徽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勢頭強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效益不斷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智能綠色制造強省,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引領安徽制造由大向強邁進,為安徽實現跨越式發展構筑硬核支撐。”全國人大代表潘保春表示。
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成為從中央到地方部署經濟工作的關鍵詞,也將是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的“高頻詞”。
“以科技創新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表示。趙皖平將圍繞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建言獻策。他認為,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新質生產力,何以為“新”?連日來,全國人大代表彭壽加緊調研走訪,聚焦加快培育新材料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材料科技工作者要以新促質、向新而行,以新質生產力培育為導向,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應用和成果轉化,解決一批戰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科技問題,高目標引領、高標準落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國之大材’夯實科技自立自強的根基。”彭壽說。
在一條條新賽道上,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
過去一年,安徽汽車產量249.1萬輛、增長48.1%,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增長60.5%。光伏制造業實現營收超2900億元、升至全國第3位,鋰離子電池制造業營收突破1000億元、增長15%左右……
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命題,也是改革命題。營商環境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競爭要素之一。只有營商環境好,新質生產力的競爭力才能得以有效放大。
“今年全國兩會,我特別關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尤其是跨區域營商政務環境法治協作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李霞表示,要加強區域性協同立法,強化區域性執法協作,建立跨區域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助力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增強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打造有助于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營商環境。
扎實辦好民生實事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人民幸福安康。民生話題歷年都是全國兩會熱點,今年依然受到代表委員們的熱切關注。
去年,安徽創辦“民聲呼應”平臺體系,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聯動機制,有力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快速有效解決,成為踐行宗旨、為民造福的品牌工程。
如何推動“民聲呼應”平臺體系提質增效?“要建立從‘民聲’到‘案頭’再到‘實景’的‘民聲呼應’快速通道。”在全國人大代表楊善竑看來,要加強數字平臺載體建設,全覆蓋傾聽民生訴求;以問題解決、群眾滿意為目標,推動問題整改到位;系統梳理重點問題和共性問題,推動工作從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
以“民聲”促“民生”,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扎實辦好民生實事。教育事關國家社會發展,事關每個人的未來。
“要正視教育質量的區域、城鄉、校際、群體之間的差距,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全國人大代表惠鳳蓮認為,要提高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加強培養培訓,保障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和穩定性。此外,還可以通過提高信息化水平,促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以技術手段彌合教育差距。
全國政協委員林敏在調研中發現,隨著人民群眾醫療需求的不斷提高,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需求量也在同步增長,對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便捷性要求更高。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我將在圍繞完善醫保待遇保障機制、健全醫保基金監管制度、擴大門診慢特病直接結算范圍等方面建言獻策,助推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不斷完善。”林敏表示。
迎著浩蕩東風,共赴一場“春天的盛會”。代表委員履職盡責、共謀發展,凝聚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安徽新篇章。
(記者 張 岳 李 浩 范孝東 班 慧 李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