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電動車騎進小區單元樓下充電處,接上插座,掃碼充電……這套動作,東方城三區居民楊女士做起來如行云流水,因為幾乎每隔一兩天就要重復一次。“自從小區裝了電動車充電樁,充電更安全、放心,再也不用‘飛線’充電了。”3月1日,楊女士笑著說。
圖為東方城三區居民在充電樁為電動車充電
記者在東方城三區看到,幾乎每棟樓附近都有電動車充電樁,一般是1個主設備帶10個充電端口。“目前三區地上、地下加起來已經建了60多個主設備,600多個端口。”鐵塔充電樁維護人員秦奕告訴記者,最近的一批是一個月前建好的,建好后使用率就非常高,每天下午下班后,六七成充電樁都在用。
秦奕從事鐵塔充電樁維護工作已有3年多。他說,前兩年充電樁使用率并不高,很多市民習慣從家里接線下來充電,但這一兩年,明顯感覺到使用充電樁充電的人多了。
“飛線”充電隱患大,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設想。為實現安全充電,近年來,馬鞍山鐵塔公司開始建設小區智能充電樁。充電樁具有過載保護、功率檢測、充滿自停、故障報警等功能,每一個端口數據實時上報,智能化監控管理平臺可視、可管、可控。另外,每個端口會定期巡檢,實時為客戶提供故障處理、問題解答,確保設備運行穩定。
截至目前,馬鞍山鐵塔公司已在全市建成運營30000個充電樁端口,累計服務500萬人次,構建了全市最大的低速電動車充電安全監控網絡。“今年我們打算再建15000個充電端口,更好地滿足居民充電需求。”馬鞍山鐵塔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道。
而隨著充電樁的普及,馬鞍山鐵塔公司通過“充電云管理平臺+集中監管平臺”的方式建設全市電動車充電監管平臺,全市其他充電樁運營企業可免費接入,政府統一監管企業建設的充電設施,實現全市充電樁端口的可視可管可控。同時平臺可跟蹤用戶充電使用率,針對性分析充電情況,適時調整充電樁布局,讓充電樁布設更合理。
去年以來,為了節省用戶的充電費用,馬鞍山鐵塔聯合徽商銀行等多家國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擔當,推出“一分錢四小時”的惠民舉措,每年提供近百萬充電補貼,切實降低充電成本。
記者手記:
電動車充電樁數量逐年增加,解決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充電難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飛線”充電現象。但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目前小區充電樁的數量還不多,難以充分滿足居民有效需求,尤其是住戶多的小區,充電樁經常不夠用。很多居民反映,經常下班回家搶不到充電樁,第二天又要騎車,無奈之下只好“飛線”充電。他們希望,小區里的充電樁能多一點,更好地滿足居民充電需求,減少“飛線”隱患。
(文圖/記 者 王永霞 通訊員 張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