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記者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悉,我市2023年《知識產權保護和發展狀況白皮書》出爐,從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知識產權創造水平以及知識產權運用、保護、服務等方面,全面總結和分析了過去一年我市知識產權保護和發展情況。
2023年,我市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獲評全國第二批、全省第三家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去年,我市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6家、優勢企業7家,創歷史最好成績,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25家、優勢企業25家,居全省第2位。
2023年,我市知識產權創造水平穩步提升,全市新增專利授權8566件,其中發明專利2044件、實用新型專利6222件、外觀設計專利300件。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2453件,居全省第3位;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7件,同比增幅17.3%;PCT專利申請54件,居全省第6位;新增高價值發明專利747件,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562件,增長26.5%,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6.29件,居全省第3位。
2023年,全市企業專利授權量7844件,占全市專利授權總量的91.57%。我市5家單位蟬聯2022年省發明專利百強排行榜,其中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安徽工業大學、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等3家單位入圍15強。2023年,我市在馬高校專利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567件,同比增幅14.5%。其中,安徽工業大學發明專利授權量293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512件,分居全省高校的第6名、第5名。
2023年,我市獲得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2件,居全省第3位;獲得第十屆安徽省專利獎金獎2件、銀獎7件、優秀獎24件,創歷史最好成績。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計獲中國專利獎銀獎1項、優秀獎34項、外觀設計優秀獎1項,占全省獲獎總數的15.9%,居全省第3位;獲安徽省專利獎金獎17項、銀獎20項、優秀獎146項,獲獎總數居全省第3位。
2023年,我市積極發揮國家級或省級版權示范單位、園區(基地)的示范引導作用,作品版權登記20000余件,較上一年增長6000余件。2023年,我市知識產權運用領域高效拓展,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324筆,融資金額23.7億元,相比上一年分別增長120.4%和160.4%,其中專利質押項目、普惠項目數均居全省第2,專利質押金額、普惠金額均居全省第3;發布專利開放許可和轉化信息1445條,實現專利轉化和許可535件;高校向中小微企業轉讓許可比例達26.88%,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數244件,產業化率達45.61%。
2023年,我市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加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創新建立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行政調解+司法確認”一站式化解機制,平均縮短維權周期3個月,相關工作經驗被省知識產權局推廣。去年,全市共辦結專利糾紛案件276件,總量居全省第2,增長量居全省第1;辦結商標侵權行政案件99件,案值42.9萬元,罰沒款41.12萬元;完成371件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人民調解工作,調成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我市還繼續加強與中國電子商務領域專利維權協作調度(浙江)中心協作,共同提升電商領域專利執法維權協作的效率與水平,完成248件電商領域知識產權侵權判定工作;開展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項目,為企業產品出海提供智力支撐。
2023年,我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分級分層布局培育國家級、省級、市級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建成以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各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為“骨干”,商標業務受理窗口、專利代辦咨詢服務工作站、鄉鎮服務站和市場監管所等為“觸角”的立體化服務網絡,建成1個高校國家信息服務中心、4個省級網點、16個市級網點、1個市級6個縣級節點、51個基層站點,基層服務全覆蓋;建立“企業申請+工作站響應+專家上門”及“一企一策”“一案一策”直通車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翟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