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2月14日電(記者 汪海月)大年初三晚7點半,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落兒嶺鎮的六萬情峽景區早已擠滿了觀眾。在一片驚嘆聲中,4名打鐵花師傅將約1600-℃的鐵水潑灑向空中,伴隨著木板的擊打,剎那間金色的火花飛濺,宛如璀璨煙花,閃耀了這個深山小鎮的夜空。
打鐵花、肘閣抬閣、舞龍舞獅、雜技絕活……從白天到夜晚,幾十場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民俗表演在這個大山里的景區漸次登場、高潮迭起,為四里八鄉的村民和遠道而來的游客帶來一場文化盛宴。
海報制作:劉旭峰
“太精彩了,以前都是在電視上看,沒想到今年在家附近就能看到這么豐富的非遺表演,真是大飽眼福。”離落兒嶺鎮不遠的黑石渡鎮的居民陳卓說,他特地帶著一大家人趕來沉浸式體驗這些民俗演出。
火熱的鄉村文化表演讓這一大別山深處的小鎮熱度值不斷上升。大年初一至初三,六萬情峽景區迎來了超萬名游客,不斷增長的人流也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火爆,農特產品熱銷。
2月12日,游客在六萬情峽景區觀看“肘閣抬閣”非遺表演。新華社記者 汪海月 攝
“除了安徽省內的游客,也有不少游客來自上海、南京等地。如今人們的物質水平普遍提高,對文化消費,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消費熱情和興趣在不斷提升,這也成為鄉村文旅發展的重要助力。”六萬情峽景區營銷經理高攀峰說。
節慶氛圍濃厚的非遺體驗項目、品種繁多的非遺年貨市集、熱烈而富有張力的民俗節目匯聚……一桌桌花式“文化大餐”上線安徽多個鄉村。春節期間,安徽推出線上線下與“年文化”相關的非遺傳承實踐活動200多項,涵蓋“年畫進萬家”“古城過大年”“點亮中國燈”等多個主題展示展演展銷活動,并通過新媒體等平臺進行展播或直播,激活鄉村新的消費潛力。
大年初一看龍燈、大年初二打食桃、大年初三賞鳳舞……黃山市黟縣發布的一份“年俗月歷”,以日程表的形式把正月里各個村落的特色年俗活動串珠成鏈,邀請天南海北的游客在徽州感受不一樣的年味。
來自北京的游客徐寧就是被這些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吸引而來的游客之一。“一直對非遺文化很感興趣,今年特地來徽州過年,感受當地傳統的年味和年俗。”徐寧說,她還在市集上買了魚燈、徽墨等特色的非遺產品,過了個真正的“文化年”。
據黟縣徽黃旅游集團營銷總監胡維民介紹,春節假期以來,位于黟縣的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宏村的旅游熱度持續升溫。大年初三,宏村和西遞分別接待游客3.03萬人和8730人,分別同比增長148.5%和164.23%。
“很多人都是奔著古村深厚的徽州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民俗活動而來,這些獨具魅力的傳統文化正成為鄉村消費市場上的新熱點。”胡維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