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高品質生態環境建設,全面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我省各地持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環境的需要。
以面積54平方公里的向山鎮為主的向山地區,位于馬鞍山市東郊,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有著近百年的露天采礦史,是慈湖河、采石河等長江支流的發源地。曾經超強度、大規模的開采,導致向山地區生態環境基礎極為薄弱。該地區生態環境的修復治理,事關長江大保護的質量和效果。馬鞍山市把向山地區綜合整治作為創建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示范區的“一號工程”,采用“生態修復+”治理模式,以高標準修復促高顏值生態,以高顏值生態促高質量轉型。
隨著生態修復,修復項目之一——向山垃圾填埋場封場及滲濾液處理項目已經完工,昔日垃圾填埋場,如今成了山體草地,高處建了觀光亭,逐步“變身”生態公園,集休閑運動、花卉觀賞、環保教育于一體。馬鞍山市應用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正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把向山地區打造成貫徹“兩山”理念的樣板。
加強高品質生態環境建設,要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精準治污,產業園區是重點區域。1月底2月初,蚌埠市生態環境局抽調37名一線執法人員,成立9個小組,在淮上經濟開發區開展專項檢查,對淮上區東部片區、盛安路周邊、沫河口片區企業開展全覆蓋檢查,梳理形成問題整改清單。
這是蚌埠市生態環境局開展“體檢+管家”專項行動的一個縮影。專項行動覆蓋全市6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和3個工業聚集區,圍繞規劃環評落實、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污染防治措施落實、環境監管、環境風險防范等5個方面內容,采取調閱資料、分組研判、現場摸排、專項檢查和突擊夜查等多種方式,逐園逐企進行排查,以局地會商方式及時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給縣區“一把手”,納入“清單+閉環”機制整改處置,推動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計劃,開展皖北地區空氣質量提升攻堅。蒙城縣健全監測預警系統,完善大氣環境立體綜合監測網絡,加強主要污染物實時動態監測,深度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監測結果準確度靈敏度,精準確定大氣污染點位等,推動問題解決。該縣生態環境部門還利用雷達監測、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對工業企業生產情況進行現場檢查,確保全覆蓋監督管理。
亳州市生態環境局有關人士介紹,今年將推動“互聯網+生態環境保護”智慧監管,融合現有信息化平臺,打通各類生態環境數據鏈,強化企業治污設施非現場監管,實時監控各類污染源治污情況,實現精準管控。
生態環境保護是“國之大者”。前不久舉行的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今年要繼續對標先進、奮力追趕,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重污染天氣應對和皖北地區空氣質量提升攻堅,開展不達標斷面攻堅和城市水質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三年行動,分類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促進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記者 夏勝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