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摘要)
——2024年1月14日在馬鞍山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錢沙泉
2023年主要工作
過去一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中共馬鞍山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依法履職行權,主動擔當盡責,積極創新爭優,全面完成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作出了積極貢獻。
——政治責任扛牢做實。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馬鞍山的殷殷囑托,依法作出決定,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立為“馬鞍山長江保護日”。不折不扣落實省委、市委人事安排,勝利召開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全年依法任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70人次。全面貫徹市委十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圍繞市委關于“七個強市”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謀劃開展人大工作。
——地方立法蹄疾步穩。出臺新一輪立法規劃,確定具體立法項目16件。組織實施年度立法計劃,制定地方性法規4部,數量創歷年新高。通過執法檢查、聽取專項報告等形式,對我市4部地方性法規開展立法后監督,確保地方立法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人大監督精準有效。緊扣制造業倍增、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城鄉協調發展等重點,聽取專項工作報告16項,組織執法檢查、專項視察、專題調研等監督活動80余次,形成常委會審議意見12件、主任會議建議4件。本屆人大首次開展專題詢問,有力拓展了人大監督的深度、增強了人大監督的實效。
——代表工作充滿活力。堅持依靠代表、服務代表,創新工作載體,豐富活動內容,實現了基層代表履職培訓、聯系走訪、小組活動“三個全覆蓋”。建立列席常委會會議代表座談機制、召開代表政情通報會、設立環保專業代表小組,全面辦好7項20件議案和146件建議,代表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一年來,重點圍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緊扣中心大局,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聚力優化營商環境。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對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監管執法等進行規范,明確有關方面的權利和義務,為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撐和保障。組織系列監督活動,開展專題詢問,將優化營商環境確定為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1號議案進行重點督辦,聽取市中級法院破產審判工作報告、市檢察院經濟犯罪檢察工作報告,調研市監委監督保障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工作情況,進一步營造人人重視營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時時處處都講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
深化計劃預算監督。聽取審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上半年計劃執行情況報告,落實經濟運行專題視察機制,加強季度調度分析,確保發展規劃計劃的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施。聽取審議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審計查出問題整改等報告,依法批準2022年市級決算、先后兩次審查批準2023年市級預算調整方案,切實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聽取審議國有資產管理綜合報告和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專項報告,助推國資國企深化改革、國有資產規范管理、國有資本優化布局。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聚焦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企業主體作用等重點,配合全國人大、省人大開展科技進步法律法規執法檢查。協助聯系幫扶漢馬科技等企業,組織我市省人大代表小組專題調研制造業倍增計劃實施情況,推動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發展。牽頭當涂縣制造業倍增、全市智能家電產業發展等工作,統籌做好重點項目服務保障,格力(馬鞍山)智能產業園一期竣工投產,奧克斯智能家電產業園增效擴能,庫迪咖啡提速建設,多項考核位居全省、全市前列,智能家電產業躋身全省“第四極”。主動投身“雙招雙引”,扎實開展“七未”項目攻堅、“優環境、穩經濟”大走訪等工作,常委會辦公室連續兩年獲全市招商引資工作非專業招商部門考核獎。
二、搶抓發展機遇,促進重大戰略落地見效
助力提升城市能級。聽取審議我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報告,調研三縣和博望區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情況,督促政府增強規劃的承接性、前瞻性、科學性,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關注城市更新、建設和治理,先后就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房地產業發展、采石風景名勝區條例貫徹實施等開展專項監督。持續跟進凌家灘遺址申遺工作,通過省人代會代表議案建議等途徑,推動解決遺址保護省級專項資金問題,每年落實2000萬元。
助力加快鄉村振興。開展鄉村振興促進“一法一辦法”執法檢查,針對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強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等提出27條審議意見,助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聽取全市耕地保護工作情況報告,要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監督推動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農村污水設施提質增效等工作,促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助力深化區域合作。用好南京都市圈人大協商合作機制平臺,參加年度聯席會議,聽取市政府有關專項工作報告,推動皖S105對接蘇S338等省際“斷頭路”加快打通,協調南京市人大共同推進解決揚鎮寧馬鐵路規劃建設同步等實際問題。總結拓展長江江豚保護協同立法經驗成果,與南京市人大就寧馬跨市域軌道交通建設、石臼湖保護等開展聯合調研,為后續協同立法打下基礎。加強同滬蘇浙先進發達地區人大的溝通聯系,參與構建長江流域五省十五市人大協作交流機制。
三、關注民生福祉,保障發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聚焦民生熱點。在全省率先制定院前醫療急救條例,完善急救體系建設,明確急救設施配備標準和財政分級保障責任,以法治力量暢通生命通道。制定實施電梯安全管理條例,為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裝上法治護欄。重視教育事業發展,聽取職業教育發展情況報告,以花山區為切口調研義務教育工作情況,開展“雙減”背景下小學生課余生活狀況問卷調查。關注社會建設,推動養老服務、殘疾人保障、宗教事務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規貫徹到位、發揮作用。組織開展停車難、老舊小區改造和物業管理等監督活動,促進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扎實做好人大信訪工作,打造“四個信訪”工作經驗在全省人大信訪工作座談會上交流。
聚焦生態建設。制定海綿城市建設管理條例,著力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下聯動開展大氣污染防治“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探索采用“明察+暗訪”模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推動各級各方共同守護好一方藍天白云。聽取審議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圍繞噪聲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規貫徹實施和生活垃圾分類、餐飲油煙污染防治、向山地區綜合整治等工作,開展專項監督。擦亮環保世紀行品牌,在“江淮環保世紀行”優秀新聞作品和優秀組織獎評選中,《“三姑娘”上岸創業記》和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獲得“雙第一”。
聚焦依法治理。堅持依法治市與以德治市相結合,針對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養犬管理條例開展執法檢查,促進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認真聽取市政府組成部門年度工作情況報告,深入調研監察法等法律法規實施、法律服務資源統籌和體系建設等情況,組織憲法宣誓27人次、任前法律考試13人、述職評議8人,切實增強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法治意識、人大意識。扎實推進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堅決維護法治統一。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圍繞“八五”普法中期評估督導,深入開展“江淮普法行”活動。
四、踐行人民民主,彰顯人大制度優勢
大興調查研究。深入貫徹中央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決策部署,先后確定19項重點課題、46個專項課題及正反面兩個典型案例,形成一大批高質量調研成果。學習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帶頭,累計走訪調研600余人次。開展常委會組成人員集中走訪代表月活動,按照“五個一”要求,全面走訪全市206名基層市人大代表,組織16個代表小組開展專題活動,梳理匯總的249條問題和建議均轉交有關方面妥善辦理。
發揮代表作用。創新直接聯系代表路徑,首次召開列席常委會會議代表座談會。舉辦市十七屆人大代表履職培訓班等學習活動4次,出臺無固定收入代表誤工補貼發放暫行辦法。高質量做好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馬鞍山團服務工作。規范化建設代表“家室站點”,馬鞍山人大代表之家正式掛牌,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1+6+47+N”代表履職平臺體系基本建成,實現了五級代表活動陣地全線貫通。深入推進“聚民意,惠民生”行動,接續開展“關注民生提建議、五級代表在行動”,提出各類意見建議3.72萬條、已辦結3.69萬條。在當涂縣和花山區試點開展“代表有約”活動。
發展基層民主。創新賦予基層立法聯系點“立法直通車”“普法宣傳站”“執法監測點”三大職能定位,經驗做法在全省人大系統推廣,《人民代表報》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召開全市人大工作經驗交流會,推動全市人大工作水平整體提升。含山縣基層民主單元建設、和縣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雨山區行業代表小組建設、博望區代表議案建議辦理等工作受到上級人大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五、堅持強基固本,切實加強常委會自身建設
扎實開展主題教育。緊緊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將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等措施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努力做到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完善“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全年開展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17次、專題講座6次。
持續強化組織建設。加強常委會黨組建設,認真落實黨組工作條例,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召開黨組會議16次,切實強化常委會黨組對常委會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支持機關黨組充分發揮作用,創新打造“四心四同”等黨建品牌。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圓滿完成機關黨委和機關紀委換屆。
著力激勵干事擔當。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開展“五大”和“六破六立”大討論,經常性對照檢視“五問”,著力提升人大干部隊伍精氣神。創新機關干部年度述職形式、完善季度考評機制,加大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力度。提升履職信息化水平,代表線上“云履職”平臺已投入試用,完成市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迭代升級并在預算初審中首次使用。
廣泛傳播人大聲音。改進人大宣傳工作,在安徽日報、江淮法治等省級以上媒體刊發各類報道30余篇,《蘇皖三市協同立法共護長江江豚》獲中國新聞獎,這是我市時隔31年再獲此獎?!恶R鞍山人大簡史》編纂完成,積極保障市人大研究會開展學習、調研等各項活動,組織參加全民健身運動會、“江南之花”等文化體育活動,全面展示新時代人大干部良好風貌。
2024年工作安排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大力弘揚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著力在全面強化法治供給上展現新擔當,在依法高效履職行權上創造新成效,在密切聯系代表群眾上探索新舉措,為扎實推進馬鞍山民主法治建設,加快建設“七個強市”,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馬鞍山新篇章,貢獻人大智慧力量。
一、強化政治引領,確保人大工作行穩致遠。鞏固深化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維護市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地位,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堅持市委有部署、人大見行動,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進基層立法聯系點擴面提質,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支持基層人大探索民主實踐新路徑。
二、堅持質量為先,著力提升立法有效供給。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各環節的主導作用,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以“小切口”“小快靈”“跨區域”等形式,不斷提升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安排審議氣象災害防御規定、停車管理規定,扎實推進鄉村旅游促進、使用公筷公勺等立法調研,做好寧馬跨市域軌道交通運營和執法管理協同立法前期準備工作。加強立法隊伍建設,增強地方立法研究力量。加大憲法法律普及宣傳力度,繼續抓好“江淮普法行”和“八五”普法相關工作。深入推進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建設,推動全市備案審查工作協同發展。
三、做實人大監督,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推動數字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行政權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依法正確行使等重點領域,扎實開展人大監督。聚焦創新發展,關注新質生產力發展,組織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調研、半年經濟運行視察,跟蹤監督計劃執行、預算決算、審計整改、國有資產管理等情況。聚焦協調發展,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村莊規劃實施、建筑業發展、基層供銷社建設等專項監督。聚焦綠色發展,聽取審議關于全市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報告,開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主城區黑臭水體污染防治工作專題詢問,組織“馬鞍山長江保護日”“馬鞍山長江江豚保護宣傳日”主題活動。聚焦開放發展,聽取落實支持保障南京都市圈共建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合作示范區決定情況、快遞業發展情況等報告,調研江海聯運發展、文旅融合發展等情況。聚焦共享發展,開展省物業管理條例及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文物保護條例執法檢查,聽取關于全市檢察機關檢察建議工作報告,調研電動自行車管理、基層醫療服務機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服務臺胞臺企等工作情況。
四、推進平臺建設,豐富代表履職形式和內容。推動“兩個聯系”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拓展常委會聯系代表、代表聯系群眾的深度和廣度。積極邀請代表參加視察調研、執法檢查、旁聽庭審等活動,健全代表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召開列席代表座談會、向代表通報政情等工作機制。加強“線上+線下”代表履職平臺建設,開展代表“家室站點”示范創建活動。持續深化“關注民生提建議、五級代表在行動”、集中走訪代表月、“代表有約”等主題活動。穩步推進代表工作機構建設,提升代表履職服務保障水平。改進代表議案建議工作,努力實現“內容高質量、辦理高質量”。
五、對標“四個機關”,全面提高自身建設水平。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認真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全面落實省委巡視反饋意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優化隊伍建設,聚焦常委會組成人員、人大代表、機關干部三支隊伍,分層分類抓好學習培訓、實踐鍛煉,不斷提高依法履職、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一以貫之正風肅紀,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認真貫徹“四下基層”制度,樹牢“抓落實”的鮮明導向,充分發揮人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切實做到“忠專實”“勤正廉”。深化工作聯動,出版《馬鞍山人大簡史》,加強對縣區人大的聯系指導,推進鄉鎮人大、街道人大工委規范化履職,著力構建全市人大“一盤棋”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