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外天寒地凍,棚內溫暖如春。12月20日下午,記者走進位于和縣臺創園的綠緣溫室科技有限公司育苗車間,只見苗床上一排排嫩綠的小苗生機盎然。車間內,全自動的噴淋系統、補光系統、控溫系統等現代化輔助設施,確保了棚內適宜的濕度、光照、溫度。與人工育苗相比,這里的種苗成活率大大提高。
“設備運行正常,沒有過熱、拒動現象,大棚里濕度比較大,一定要經常檢查漏電保護器,有問題及時聯系我們。”當天,身穿工作服,攜帶各類檢修設備,國網和縣供電公司歷陽中心供電所副所長夏星和兩名電力工人來到綠緣溫室科技有限公司,仔細對棚內的照明線路及加熱裝置進行全方位檢修,確保大棚設備用電安全穩定。
“受降溫雨雪天氣影響,和縣區域農業育苗供暖負荷明顯攀升。我們的農業專班與全縣20多家蔬菜生產基地、育苗中心建立了互聯機制,加強雨雪天氣特巡頻率,協助檢查灌溉、加熱設備,幫助育苗企業消除用電隱患。”夏星說,截至目前,歷陽中心供電所共開展了12次隱患排查,發現31處隱患并現場協助整改。
農業技術指導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法寶之一。當天,和縣農業農村局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張金龍也來到和縣臺創園,對各育苗企業開展育苗技術指導。
“這個苗澆水不能太多,控制好棚內空氣濕度,不然容易引發病蟲害。”張金龍拿起一個育秧盤,一邊查看秧苗長勢,一邊和技術員紀后庭交流。張金龍說,此次低溫雨雪天氣給和縣農業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為此,和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全縣20多家蔬菜生產基地和育苗中心,分片、包戶為種植戶科學指導低溫凍害防范,特別是在棚體加固、防寒物資儲備、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加強指導,確保在田蔬菜育苗、生產正常進行,菜籃子穩定供應。
科技賦能“綠色田野”。在綠緣溫室科技有限公司西紅柿種植區,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合肥綜合試驗站站長王艷和她的學生,正在進行西紅柿新品種培育種子材料篩選。只見她們將不同品種的西紅柿分別采摘、裝袋,并在每一個袋子上系上標簽,詳細記錄品種名稱、采摘時間、編號等,以備后續研究。
“和縣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大的‘菜園子’,也是聞名全國的蔬菜大縣。近年來,根據和縣蔬菜產業發展需求,依托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我們從全國各地引進了很多新品種、新技術,支持和縣蔬菜產業的發展。”王艷說,目前進行的西紅柿新品種培育種子材料的篩選,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通過農業科研培育一批優質、多抗的新品種,進一步提高農戶種植效益,讓農戶的錢袋子“鼓起來”。
記者了解到,和縣目前擁有長三角地區最大的工廠化育苗中心,智能育苗溫室面積達40萬平方米。隨著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年育苗能力可達5億株。目前,育苗中心正充分發揮資源和技術優勢,將低溫雨雪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降到最低,加大馬力生產蔬菜種苗,為今冬和來年蔬菜瓜果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記者 黃瑩 通訊員 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