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縣善厚,當地居民制作手工掛面的歷史悠久,每年到了合適的時節,大街小巷都會出現許多制作手工掛面的場景,一排排掛面,整整齊齊,雪白發亮,散發著陣陣面香。
今年70歲的陸培琪,是遠近聞名的善厚掛面制作師傅,也是善厚手工掛面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據介紹,清末民初,陸氏就開始了手工掛面的制作。為了躲避戰亂,陸培琪的爺爺關掉南京的面館,回到和縣善厚,繼續從事面館的經營,主要售賣自己制作的手工掛面。陸培琪的父親陸超斌,在善厚經營面館四十年,開創了前店后作坊的經營模式,客人可以到作坊選取掛面,也可以觀看制作過程。春去秋來,周而復始,這份獨特的口味以一種平凡的方式延續著。
陸培琪在15歲的時候就跟隨爺爺、父親學習制作掛面,從小耳濡目染,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鉆研改進手工掛面的制作工藝,使其口感更佳,制作更精細。在堅持手工掛面傳統制作技藝的同時,陸培琪也一直在改進、優化掛面的配方,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陸培琪做了幾十年的掛面,卻從來沒有上街賣過面,因為顧客都慕名上門來訂購面條?!霸谏虾9ぷ鞯母赣H很喜歡吃手工掛面,我奶奶每年都會來他家買很多掛面帶到上海,有家鄉的味道?!壁w女士告訴記者。
“做掛面非常辛苦,一晚上睡不了幾個小時。任何一個環節耽誤了都會影響手工掛面的質量。”陸培琪介紹,善厚手工掛面為純手工制作,工序復雜講究,需要經過和面、繞條、二次醒面、上桿、下桿等多道程序。俗話說“吃面三分鐘,做面需要兩個工”,可見手工掛面的制作工序繁瑣復雜。兩個瓷缸、一個案板、幾個架子,陸培琪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用簡單的工具制作出美味可口的民間美食。
“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學習制作掛面了,太辛苦了,很難堅持下來?!标懪噻鞯钠拮痈嬖V記者,雖然制作手工掛面十分辛苦,但是每次看到有網友在發布的視頻下面評論、點贊,心里都十分自豪和驕傲。
如今,夫妻二人依然堅持制作手工掛面,兒子陸波也加入進來,懷抱初心,守護著這一份濃濃的鄉情。
文圖/記者 戎尤平 陳希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