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吃得好、住得好,護理員們照顧得也很好!”12月7日,在雨山區富園康華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葉大爺對入住以來的生活連連稱贊。原來,葉大爺和老伴是附近小區居民,兩年前入住生活,這里有助餐、有娛樂,還有醫生隨時看管,這讓老兩口很滿足。該中心是我市首批打造的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項目之一,集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于一體,主要為周邊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護理陪伴、上門服務、日托夜托、助餐、精神慰藉等服務。“我們還有書法、手工、歌舞、國畫等特色課程,讓入住和被照料老人在享有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也能滿足興趣愛好,實現住有所樂。”該中心工作人員謝德航介紹。
“通過智慧化監控平臺建設,配合工作人員24小時值班,可隨時掌握居家老人的生命體征和家庭生活狀態,確保出現異常時及時上門應對。”在花山區湖東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杭胡迪看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嵌入式養老服務插上“數字翅膀”,基于互聯網技術基礎上打造的嵌入式養老服務場景將是未來養老發展的重要方向。據介紹,該中心在建設社區為老服務配套設施基礎上,迭代建設打造“互聯網+養老”新模式,在提供日間照料、集中式照料的同時,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將機構服務拓展延伸至單個家庭,為不同養老需求的家庭老人提供多元化為老服務。“我們還將繼續探索提供精準且個性化的定制服務,努力讓‘養老’變‘享老’。”
嵌入式養老,是養老機構與社區有機融合,以社區為載體,以資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運作方式嵌入為理念,在社區內嵌入一個市場化運營的養老機構,整合周邊養老服務資源,集日間照料、臨時托管、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為社區居家老人就近提供助餐、助醫等專業化、個性化、便利化的養老服務。通俗點說,就是把養老服務“嵌入”社區,老人不必離開原來熟悉的生活環境,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業養老服務。
近年來,我市搶抓入選國家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等重大機遇,積極探索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發展模式。堅持高標準建設,綜合考慮老年人口密度、服務半徑、房產資源等因素,重點在老舊小區老年人較為密集區,充分挖掘、整合存量資源,建設了一批具有全托、日托、上門服務等綜合功能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綜合體。優化居家養老服務功能,以打通居家養老服務“最后一公里”為導向,打造“馬上送福”居家上門服務品牌,融合家庭適老化智能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試點等工作,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提供全天候、“一鍵式”點單服務;優化機構養老服務功能,在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普遍設置全時托養區、康復保健區等,為老人提供全時托養、臨時托養、喘息式短托、康復照護等服務;優化社區養老服務功能,在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配建老年食堂、老年大學等,滿足老人就近就便享受養老服務需求;強化智慧服務,大力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信息的全面統計與分析評估、線上信息資源和線下服務資源的全方位融合和精準對接,以及服務內容和流程的全面跟蹤與可視化監管,著力推動全市養老服務事業邁上新臺階。
記者 況安軒 通訊員 程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