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長江之畔的九華村,過去聚集著散亂污企業,村內環境臟亂差。我市對長江東岸綜合整治后,山清水秀的九華村成為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如今,被評為雨山區文明村的九華村,正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讓村民切切實實享受到實惠。
“馬鞍山好人”趙德芳是九華村村民,家中親屬都患有殘疾,全家人都靠她照顧。為了增加村民收入,九華村探索“村黨組織+公司+農戶”集體經濟運營模式,成立了江景勞務公司。趙德芳與丈夫的姐姐一起加入了該公司,從事保潔工作,有了穩定的收入,終于不用靠“吃低保”過活了。
“給困難戶‘輸血’只能治標,讓他們有‘造血’功能才能治本。”九華村黨委書記郭強說,依靠村里開發的公益性崗位,九華村的低保戶由原來的120多戶減少到15戶。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村民口袋“富起來”,得有產業和項目。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九華村與雨山區農業農村水利局共同開發培強扶優項目,盤活山南自然村12.46畝閑置土地,招引第三方開發觀光農場,將農文旅與非遺文化相結合,為長江文化留下生動注腳。“僅閑置土地盤活,就為每名村民帶來了140元的經濟收入。”郭強說,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7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0157元,預計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98萬元。
既要增加村民收入,又要樹立文明新風,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今年,九華村啟動了道德模范評比活動,通過學習“身邊好人趙德芳”的故事,引導廣大村民參與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第一期“九華好人”王杰,便是村民們投票推選出來的身邊“好人”。“現在的九華村天藍草綠、鳥語花香、交通便利,不少城里人來我們村租房子住。”王杰為村里的變化感到驕傲。
據了解,雨山區共10個村獲縣級以上文明村稱號,其中2個村獲省級文明村稱號。“通過評選文明村,倡導村民維持良好的人居環境,形成人人參與、‘小家’美即‘大家’美的共同認知。”雨山區文明辦主任鐘繼龍說,該區將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作用,通過加強陣地建設,整合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共樹文明新風,共創文明村鎮。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雍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