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四面環山,與外界連通少不了各種線路,可抬頭望去,除了徽派馬頭墻和四周山峰勾勒的天際線,是難得一見的鄉村天空“無線”美。這就是位于當涂縣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的桃花村萬山自然村。
“‘無桿化’改造項目,將昔日密布空中的高、低壓線路‘蜘蛛網’全部埋入地下,通訊光纜也‘全網’入地,惠及村民300余戶。”桃花村村委會副主任畢銀根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量近九成。改造項目全部完成后,萬山自然村將成為我市首個“無桿化”村莊。
萬山自然村因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稱此處有“萬種佳趣”而得名。整個村子依山而建,青瓦白墻的徽式建筑群與滿山的桃樹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作為10年前就成為安徽第一批美麗鄉村的示范點,萬山自然村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已成為一座游客爭相“打卡”的旅游村落。
從最初的“美好鄉村”到后來的“美麗鄉村”,再到如今“千萬工程”背景下的“和美鄉村”,外延逐步擴展,內涵不斷升級,老典型也需要新提升。去年以來,當涂縣按照“微改造、精提升”要求,著力打造“精致大青山”,萬山自然村的“無桿化”就是“精致一筆”。
據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正著力實施“精品產業、精美環境、精細治理”三大提升行動,加快推進桃花村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
以產業為重,做好提質增效文章。在“調優”上下功夫,建設完成1000畝桃園基礎設施提升,持續優化桃品種,打響“壽桃”和“仙桃”品牌,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桃”。在“強鏈”上下功夫,緊盯無錫陽山地區,大力開展農業招大引強,以桃產品深加工為重點,開發桃膠、桃花酒等產品,申報QS認證,入駐超市。在“融合”上下功夫,大力推進民宿、體育休閑、觀光體驗等新產業、新業態,持續推進滑翔傘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項目,打造民宿集群。打造桃花節、半馬等活動品牌。
以生態為先,做好宜居宜游文章。以桃花、李白為主題,以大青山為依托,精心編制規劃,利用3年時間,將桃花村打造成“一區、一圈、多點”,即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詩仙路沿線打造為詩歌之路,護太路沿線打造緣起小徑,多處美麗宜居村莊的全域旅游特色村。堅持項目支撐,完成以萬山、高嶺兩個自然村為重點的環境整治,以點帶面實現桃花村村莊環境全域提升,常住農戶美麗庭院達標率70%以上。建立健全“打擂比武”機制,將特色產業及新型農業主體培育、特色村莊打造、引導群眾鄉賢參與鄉村振興納入“打擂比武”測評內容,切實推動人居環境整治、鄉村全面振興。
以和美為本,做好富民增收文章。加大改革力度,推深做實村級集體經濟公司化改革,不斷探索發展模式,力爭到2025年實現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萬元。加大對接力度,積極開展“百企興村聯戶”行動,組建“鄉賢服務站”,大力實施“能人回村”工程,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為村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助力鄉村振興。加大治理力度,充分發揮村黨組織領導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和網格員日常管理作用,以及數字鄉村平臺作用,通過數字賦能,將科技與鄉村治理深度結合,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新格局。
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