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墜,最后一道微光慢慢離開黟縣西遞村頭高大的胡文光牌樓。忽然音樂響起,一束彩光打在明經湖上,投射向湖面升起的巨大水幕,絢麗的彩光從模糊到清晰,精彩的“西遞傳奇”水幕演藝秀開始了。
一幅幅畫面映在水幕上,西遞的千年歷史、人文典故、文化故事一一呈現在游客面前。光影聚焦到胡文光牌樓上,不斷變換的圖案講述著牌樓的前世與今生。“西遞傳奇”水幕演藝秀依托水景、山體、建筑、牌樓,集合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多媒體建筑投影、多媒體動態影像、多媒體互動裝置、水幕激光投影以及視覺音樂等表現形式,再現西遞悠久的歷史文化。自水幕演藝秀推出以來,越來越多的游客停留下來,體驗夜游古村的樂趣。
安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中華文化的傳承復興地,徽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和安徽優秀鄉土文化的金名片,具備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這是我們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文化新輝煌的精神財富。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強調,推進古村落、古民居等文化遺產保護和活化利用。做好傳統村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加大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撐,強化數字賦能和市場運作,把傳統村落打造成徽風皖韻的展示窗口、鄉村振興的特色樣板、文化傳承的示范標桿。
在中國古代建筑歷史中,徽派建筑是重要流派之一,它具有“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精美絕倫的營造技藝、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以數字化技術研究徽派建筑,為當下的城鄉建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數據和樣本;讀懂徽州古村落數字檔案所折射的徽文化要義,能為文化傳承的時代命題找到一個生動鮮活的解答。
“古村落的數字檔案,為今后的更新、改造以及活化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撐。”合肥工業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教授陳剛介紹,在未來的古村落保護大數據中,應當包括古村落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如古村落選址布局、空間形態的圖文數據以及反映古村落中典型的歷史建筑、水口園林、古橋名木等相關數據;還需擁有徽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如古村落中的文字記錄、歷史文獻、民間文學類圖文視頻數據等。
來安縣舜山鎮林橋村有“皖東苗木第一村”之稱,“園林人家”民宿盤活進城村民的閑置農房,打造特色民宿,房屋延續原有的鄉土風格,內部按照現代住宿標準進行裝修,還以花木為主題設計庭院,受到滁州及南京游客的青睞。
農房變民宿,農戶變員工。民宿美了環境、活了文化、旺了鄉村,讓美麗鄉村建設成果轉化為“美麗經濟”,讓鄉村沉睡資源轉化為發展的資本。“全省旅游民宿已近4000家。省內較受歡迎、客流量較大的景區周邊,多數都形成了不同規模的民宿集群,如黃山屯溪黎陽、合肥肥東六家畈、宣城涇縣蔡村、滁州南譙井楠村等。”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負責人說,體驗獨特文化風情,感受慢生活韻律,具有徽風皖韻特色的民宿正在成為游客尋覓鄉愁的優質旅游目的地。
(本報記者 張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