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氣溫適宜,羅氏沼蝦長得快,過兩天就可以拿去賣啦!”8月29日,在雨山區佳山鄉前莊村,馬鞍山臺灣商會會長林景茂看著撈上來的羅氏沼蝦,對自己的水產養殖項目信心滿滿。
去年底,前莊村流轉了107畝土地,引進臺灣水產新育品種淡水藍龍蝦進行養殖,預計今年底能全部建成。“目前有3個池子投入試生產,養殖有淡水藍龍蝦、對蝦、羅氏沼蝦等品種。”前莊村黨總支書記朱守舜介紹說,作為2023年雨山區扶持壯大的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淡水藍龍蝦養殖項目一旦正式投產,可為前莊村帶來土地流轉費和固定分紅近18萬元,提供十多個就業崗位,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也有望躍升至95萬元。
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外橋停車場項目占地53畝,作為采石河路沿線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的‘戰果’,如何高效利用這塊空地、讓其反哺村民,一直是村‘兩委’惦記的事。”南村村黨總支書記黃成玉說,除去市、區兩級扶持資金50萬元,村里也補貼部分資金用于場地平整、路燈監控修建、圍墻建設等,“目前該地塊進行了分片招租,每年能給村里帶來40多萬元的租金收入,今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能達到140多萬元,這些將全部用于改善村容村貌、救助困難群眾、補貼村民福利等。”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對于鄉村振興意義重大。
“雨山區在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過程中面臨著限制因素多、資源變資產難度大、專業人才少等問題。”雨山區農業農村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面對難題,近年來,雨山區深入貫徹落實各項部署要求,深化“三變”改革,精心組織實施“培強扶優”工程,突出抱團發展,發展特色產業和新型業態,推動全區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1-7月份,雨山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總額1302.72萬元,村均62.03萬元,同比增長143.92%;經營性收益總額1083.08萬元,村均51.58萬元,同比增長108.15%。
“目前,我們把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成效納入鄉鎮及涉農街道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建立村級集體經濟‘賽馬’機制,每季度開展一次‘賽馬’評比,激發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動力。”該負責人稱,目前上半年“賽馬”成績已經出爐,接下來,雨山區將就各村成績及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解決,結合“雙領共富”行動,盤活資源要素,強化人才支撐,全面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張令琪 通訊員 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