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金秋爽,丹桂飄香迎賓來。這兩天,一篇新聞在朋友圈刷屏,2023年安徽網絡文明大會8月29日在合肥召開。
這是一場網絡與文明交融的盛會,也是一場夢想與激情交匯的盛會。匯聚向上向善力量,這場“徽派”網絡文明盛會的背后——有何深意?
近年來,安徽部署實施網絡文明內容共建、典型共創、素養共育、生態共治、成果共享“五共”行動,厚植網絡文明理念,強化網絡內容供給,優化網絡生態治理,實現網上網下文明建設互促共進、融合發展。
換而言之——江淮大地正以“大流量”澎湃“正能量”,奏響網絡文明最強音。更進一步觀察,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8月28日在京發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各類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用戶規模分別達10.47億人、10.44億人和10.26億人,數字化產品及服務加速發展,促使網民數字技能水平穩步提升,至少掌握一種初級數字技能的網民占整體比例為86.6%,60歲及以上網民、農村網民等重點群體逐步掌握數字。
文明辦網、文明用網、文明上網,網絡文明素養牽系千家萬戶,更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
E網情深,在紛繁復雜的網絡時代中,如何打造一片晴朗的天空,減少污染和魚龍混雜現象,減少網暴,這是一個讓社會各界都十分關心和熱議的話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因此,在網絡“密度”如此集中的當下,更加盼望“正能量”、呼喚“主旋律”、激蕩精氣神,彰顯江淮大地別樣新氣象。
從這個意義上說,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業內大咖匯聚合肥,帶來一場關于新時代網絡文明的思想盛宴,更加凸顯“有思想、有溫度”“有意義、有意思”。
從“傳播好”網絡文明新風尚,到“激發好”網絡文明新活力,再到“塑造好”網絡文明新生態……一幕幕精彩動人的文明瞬間,一幅幅幸福洋溢的文明畫卷,詮釋著近年來徽風皖韻網絡文明建設的亮點與成效。
聚向善之力,享文明之風——近年來,圍繞重大主題,推出一系列網絡產品,充分展現中國好人的精神力量和安徽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向互聯網上延伸拓展,積極構建和諧網絡環境,大力營造網絡文明新生態……
弘揚時代新風,建設網絡文明。讓我們用心用情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唱響嘹亮主旋律、凝聚強勁正能量,讓網絡吹拂文明之風,激發更加澎湃的“網”動力!(作者 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