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畔,“城市大腦”閃爍智慧;祥符蕩內,筑起創新高地;良渚遺址,見證千年文脈傳承;繆家村、潞村里,譜出共富新曲……8月15日至17日,市黨政代表團赴杭州市、嘉興市、湖州市學習考察,全市黨員干部群眾的目光也聚焦著黨政代表團之行,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更新觀念、昂揚斗志,以“杭嘉湖”為榜樣,將學到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融匯轉化為推動馬鞍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錨定創新這個第一動力,市發改委產業和高技術發展科科長楊永有表示,要學習“杭嘉湖”關于數智賦能的先進經驗,聚焦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穩步推進我市戰新產業融合發展、“智變”升級。圍繞“1+3+N”戰新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全力爭創國家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試點。統籌推進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發展,厘清產業鏈關鍵環節并實施產業鏈招商,提升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全鏈條競爭力。
錨定“風口”產業搶占賽道,推進產業賦能升級換道領跑。“學習‘杭嘉湖’關于數字經濟的前瞻布局,深入開展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元宇宙、大數據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路徑研究與產業形勢研判,積極發展新型儲能、氫能、先進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加快構建產業新業態。”楊永有如是說。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扎實開展思想大解放、環境大優化、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任務大落實和‘六破六立’大討論,經常對照檢視‘五問’,鞏固提升為企服務‘十’字工作法等舉措,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市政府辦“放管服”改革科科長劉幸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對標滬蘇浙改革創新經驗,抓好《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3版)》的任務落實;加強《馬鞍山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宣傳貫徹,切實推動法規條款落地見效;開展“采石會客廳”等系列活動,扎實推進“優環境、促發展”活動等收集問題辦理;加快實施“無證明城市”建設試點,最大限度“減證便民”,以高質量營商環境更好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緊盯趨勢,加快布局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不斷開辟產業發展新賽道,高標準打造軟件互聯網產業新地標。”馬鞍山軟件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偉表示,園區將以“杭嘉湖”為標桿,建立常態化對標學習機制,發揮區域優勢,深化同江蘇軟件園、上海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合作共建,發展“雙向飛地”,著力打造與長三角城市園區相互賦能的產業、人才和服務高地;撬動產業發展,重點聚焦軟件和信息服務、云計算和大數據、地理信息、元宇宙等優勢產業,打造數字經濟新引擎;創優營商環境,為企業量身定制政策、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的要素保障支持舉措;堅持開放融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引領企業為更多制造業企業和產業集群智變升級提供服務,為建設“七個強市”強化數字賦能。
“20年來,浙江推進‘千萬工程’步履不停,萬千美麗鄉村因此煥發新風采,開辟出了一條鄉村振興建設的科學路徑,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借鑒。”市農業農村局社會事業促進科副科長何雪說,推進鄉村振興,我們應對標“杭嘉湖”,拉高標桿、加壓奮進,全力推進我市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前列。未來,我市將錨定“農業強市”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鄉村產業發展為關鍵,以“千萬工程”建設為重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突出抓好新增5億斤糧食產能提升、長三角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建設等重大產業布局,加快推進含山大米、和縣蔬菜、當涂水產等縣域特色產業提檔升級,搶占以預制菜產業發展為重點的食品制造新賽道;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突出精品示范、全域提升,打造和美鄉村“馬鞍山樣板”。
綠色是“杭嘉湖”鮮明的發展底色。“我們將以高度的政治擔當和行動自覺,主動學習‘杭嘉湖’的先進理念和工作做法,對標找差,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馬鞍山新實踐。”市生態環境局綜合科科長畢善敏說,要在推進生態價值轉化上走出新路,當好長江大保護模范生;要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深入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海綿城市、無廢城市“三城同創”,把向山地區打造成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板;要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控制,全面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嚴格受污染耕地、重點建設用地環境管理;要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以鋼鐵、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行業為重點,開展全流程清潔化、循環化、低碳化改造,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長三角“白菜心”。
記者 季晨辰 鄔剛 高瑩 鄧婷婷 任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