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7月28日電(記者劉方強)淮南牛肉湯、八公山豆腐、亳州花茶、沿淮甲魚……27日,皖北高端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招商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皖北六市及滁州市、六安市相關負責人輪番上陣,為各地特色農產品賣力“吆喝”。
7月27日,活動現場展示的安徽各地特色食品。新華社記者 劉方強 攝
作為農業大省,安徽省綠色食品種類豐富、特色顯著,而皖北又是安徽省農業生產的重要區域。皖北還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皖北地區耕地面積3990多萬畝,常年糧食產量520億斤以上,占全省65%以上;蔬菜產量超1500萬噸,占全省68%。
“我們將明確主攻方向,打造糯稻、大豆、生豬、肉牛肉羊、禽蛋、乳品、果蔬、水產品、白酒、功能性食品等十大產業集群。到2025年,基本建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布局優化、主體活躍、利益聯結緊密的皖北高端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安徽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汪學軍說。
根據安徽省關于大力發展皖北高端綠色食品產業的戰略部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組從今年4月到6月,分三次赴皖北有關市縣開展專題調研。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表示,皖北資源稟賦和產業化基礎較好、食品加工業門類全、市場廣闊,發展高端綠色農食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此外,皖北地區面向長三角、背靠大中原,市場腹地廣闊,科技創新等要素支撐有力,正在成為眾多高端特色食品產業集聚區。“立足皖北,面向長三角和全國市場”已經成為很多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共識。
7月27日,活動現場展示的安徽各地特色食品。新華社記者 劉方強 攝
在談到食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時,不少市縣提出現有農食加工企業“產品同質化、加工效率低、產業附加值低”。就此,馬勇建議,各地在謀劃未來發展中,應做到“推農向食、推粗向精”。
“推農向食、推粗向精”就是通過農副產品食品化與普通食品功能化的提升過程,擺脫“糧去殼、菜去幫、果去皮、禽變肉”的簡單物理加工,充分挖掘農食產品的特色、消費行為與利用方式,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全產業鏈經濟價值總量。
本次座談會由安徽省人民政府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聯合舉辦,共吸引了50多家商會協會、知名企業、科研機構和金融機構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