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100畝的標準化廠房內,生產全過程采用機器人,一套套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從生產線上魚貫而出……6月28日,走進位于當涂經開區的和勝新能源汽車高端部件項目生產現場,智能制造的高速高效顛覆了記者對制造企業的固有印象。
“自去年底投產以來,產品獲得寧德時代、比亞迪、廣汽埃安、蔚來等新能源汽車優秀企業的青睞,今年前5個月已實現銷售收入8938萬元。”企業負責人楊志豪說,和勝是一家技術驅動的新材料與新能源集成部件提供商,一期項目智能化產線達到行業領先標準,可年產6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池箱體及模組結構件、電芯鋁殼等。
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是當下的“超級風口”,2022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688萬輛,粗略估算,每6輛新能源汽車中,就有一輛使用了和勝股份的產品。和勝新能源是和勝股份全資子公司,是和勝股份在華東地區新能源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
和勝自然迎著“風口”而上。4月20日,和勝新能源汽車高端部件二期項目在當涂經開區開工,占地270畝,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總投資達50億元,計劃主要購置20條電池托盤生產線和多條車身結構件生產線以及其他輔助設備,建成后將形成預計年產9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的生產規模,預計年銷售額將達到50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3000個。目前,二期項目1號廠房已完成樁基、基礎施工,2號廠房完成樁基施工。
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領跑者安徽科達新材料公司與和勝新能源汽車高端部件智能制造項目相距不遠。安徽科達新材料公司總經理戴濤興致勃勃地領著記者一路觀摩,滿是自信地介紹:“公司已成為儲能電池負極材料的領跑者,正在鋰電儲能和新能源汽車兩個領域持續發力。”
戴濤系清華大學材料系學士、中科院物理所碩士、高級工程師,2018年從深圳來到馬鞍山,加入科達,共同打造科達鋰電材料板塊。同事們這樣評價戴濤:如果說新能源電池材料的風口是負極材料,那么他就是站上風口摘明珠的人。在戴濤的帶領下,安徽科達新材料公司在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研發、生產上走在了前列:儲能負極材料產品性能位列國內同行業前三;鋰電性能全面測試實驗室技術水平處于國內三甲;全球首創負極材料結構及熱處理全自動化制造裝備……
站上風口摘明珠,安徽科達新材料公司猶如一匹黑馬,在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狂飆突進,年產值一年翻一番,從2021年的2億元,到2022年的4億元,2023年的目標是8億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誰抓住了新風口,誰就更有把握贏得未來。近年來,當涂汽車配套智能制造產業悄然崛起,從“無中生有”到“彎道趕超”,當涂經開區集聚汽車零部件企業33家,其中規上企業18家,年產值達億元的企業有安徽和勝新能源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安徽盛達前亮鋁業有限公司、馬鞍山儀達空調有限公司、安徽桑瑞斯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福馬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等,2022年總產值19.56億元,其中規上產值15.83億元,今年以來保持兩位數增長。
記者 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