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劇本、寫小說、寫新聞、快速地編程序……今年以來,ChatGPT等各類人工智能認知大模型火爆全球。人們紛紛感慨,人類可能已到了技術大變革的“前夜”。通用人工智能,將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顛覆式改變。由認知大模型所帶來的人工智能競爭,關乎國家安全與產業鏈安全等方方面面。
新一輪科技浪潮滾滾向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長三角,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將勇立科技潮頭、勇挑創新大梁。
6月3日,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產業數字化峰會在合肥召開,會議發布了《通用人工智能長三角(合肥)宣言》,長三角企業將攜手攻關、協同創新,推動通用人工智能加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更多行業和應用場景中落地開花。
飛速成長的“聰明大腦”
在6月3日舉行的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產業數字化峰會上,一眾企業家“大咖”演講完畢,一位“神秘嘉賓”亮相。
她,雖不是真人,但卻給臺下的嘉賓們作了專業的解讀。
這就是科大訊飛虛擬主播“曉顏”,她用甜美的聲音發布并解讀《長三角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報告》,詳實的數據、深入的解讀,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如果以后‘認知大模型+虛擬主播’結合起來,電視新聞、直播間可能都是這樣的‘機器人’,形象、聲音還能隨意設計,不要工資、不需休息,24小時干活都沒問題……”臺下,幾位企業家小聲討論。
前些年,人們還認為“虛擬主播”只是“花瓶”,只是照著念人類寫的稿子。可隨著認知大模型的發展,他們可能真的有“聰明大腦”了。
6月7日,高考語文剛結束。有媒體就拿訊飛星火和百度“文心一言”這兩款認知大模型試寫高考語文作文。短短十幾秒,800多字的作文洋洋灑灑地寫出,語義通順、表達連貫,有的地方還文采飛揚,唯獨缺了點情感和生動。
雖然還沒尖子生、作家寫得好,但寫作文,對于通用人工智能來說只是“小兒科”。更重要的是,認知大模型是開放的大平臺,各種數據在不斷地匯入和修正,AI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學習和成長。
今年5月6日,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及應用成果正式發布并在多個行業和產品中落地。科大訊飛集團董事長劉慶峰表示,會持續將大模型的能力開放給訊飛開放平臺的開發者團隊。
目前,訊飛開放平臺已在長三角區域匯聚了106萬實名認證的開發者團隊,相較去年增長了44%,平臺560多項能力也將優先為本區域開發者賦能。
一方面,AI在賦能開發者,另一方面,開發者也在為AI賦能。以全球最知名的ChatGPT為例,它本質上是一個由浮點數參數表示的深度神經網絡大模型,屬于深度學習的框架,通過無數次交互式學習,可以自主、快速、不間斷地學習各領域專業知識并達到人類專家水平。
通用人工智能,將給這個時代帶來無窮無盡的想象力。
企業“抱團”掌握發展主動權
想象力,也是強大的競爭力。這種“競爭力”,往往是無法估量的。我國必須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機遇。
4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要重視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營造創新生態;5月5日召開的二十屆中央財經委一次會議強調,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
在新浪潮面前,當好“開路先鋒”的長三角更是有基礎、有優勢。
目前,長三角地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居全國第一梯隊,截至去年12月,全國共有1.35萬家人工智能企業,其中長三角地區人工智能企業4489家,約占三分之一。
不僅僅是企業夠多,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也十分明顯。滬蘇浙皖三省一市都有領先的技術和產業。
上海已形成科創資源撬動下的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布局,智能芯片、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AI+生物醫藥等領域全國領先;
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猛,已基本形成以中國聲谷為引領的“一核、兩地、多點”發展格局,其中,“一核”是指以中國(合肥)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中國聲谷)為產業發展核心區;
江蘇立足制造業優勢,打造智能制造“AI+”產業生態,逐步形成涵蓋智能硬件、智能軟件、智能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系統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浙江以電子商務、商用智能終端為特色的“AI+”產業鏈結構愈發完善,培育形成了以阿里、網易、海康威視等世界級高科技企業為支點,廣大創新創業企業為抓手的人工智能企業群體格局。
值得關注的是,長三角人工智能基礎層和技術層不斷集聚優質企業,有效補足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短板。其中,科大訊飛、阿里云、商湯科技等眾多企業深耕芯片、數據與算法模型。
長三角正在協力共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在公共算力方面,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商湯“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為長三角人工智能提供算力支持,長三角基礎算力方面的產業支撐力在持續提升。
從頂層設計上看,長三角區域已逐步形成“基礎研究和前沿理論研究平臺+應用創新平臺+重大算力服務平臺”的多層次、全鏈條覆蓋的AI創新體系。
然而,發展仍有短板,長三角仍需重點解決產業“卡脖子”技術問題,推動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向產品化、商品化、市場化延伸。
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
在長三角企業家聯盟發起的《通用人工智能長三角(合肥)宣言》中有這么幾句話:“我們要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源頭核心技術創新,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
舞好科技的“雙刃劍”
科技進步也伴生著不確定性與風險。
自ChatGPT掀起AI熱潮以來,業內對這項技術潛在風險的擔憂持續增加。國外許多行業高管、專家簽署了公開信,在信中警告要防范AI對人類的巨大風險。
提防不法分子用AI詐騙或侵犯知識產權,防止AI具有自主意識后會威脅人類……新技術,是一把“雙刃劍”,關鍵要做好技術、倫理和法律等全方位保障。
“人工智能絕對是幫助人類,而非替代人類的。今天我們發布的《合肥宣言》,就是強調要共同從源頭技術創新、生態打造、產業鏈安全以及倫理人文等方面把事情做好。”劉慶峰認為。
“重視倫理人文,引導科技向善”。《合肥宣言》中特別提到這一段,其中提出,做大模型應用要兼顧信息安全與倫理人文,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妥善解決好通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倫理人文問題,引導科技向善,以更具人文關懷的通用人工智能助力人類成為更好的自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用人工智能,對于實體經濟發展和生產力的提升必然有重大推動作用。
做好“AI+”的大文章,對于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長三角企業家聯盟聯席主席、奧盛集團董事長湯亮認為,企業家唯有擁抱數字科技,企業才能高質量發展。企業科技創新攀高峰,離不開數字化加持,突破認知“天花板”,“產業數字化”才能快步走。
迎著通用人工智能的“風口”,創造改變人類生產生活的顛覆式技術,共享AI帶來的紅利,長三角已然揚帆啟程。
(本報記者 王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