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您的位置: 馬鞍山新聞網 > 要聞 > 正文

    安徽小麥機收率達98.5%,這些人值得記住

    2023-06-14 14:58:34 來源:新華社

    來源:6月14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水金辰、金劍、黃博涵、徐欣濤、趙金正

    “三夏”,是夏收、夏種、夏管的簡稱。眼下,山東、河北等地小麥機收正酣。歷時近半個月,夏糧主產省安徽小麥收割大幕落下,4290余萬畝小麥收入倉中。

    春爭日,夏爭時,搶收搶種曾一直是“三夏”的典型特征。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安徽小麥機收率達到98.5%。農民手持鐮刀、彎腰割麥的場景已不多見。

    今年,“三夏”有些不一般。“這是安徽近十年來麥收期間遇到的最不利天氣。”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麥收以來,連續兩場降雨擾亂了安徽的麥收進度。

    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人機協作“龍口奪糧”,有夜以繼日趕工的機手和烘干員,有隨叫隨到的應急維修服務隊,還有一群為跨區作業提供后勤保障的人……

    汗水揮灑的這個“三夏”,也考驗著糧食主產區全方位應急保障和服務能力。

    6月2日,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許堂鄉劉崗村,董斐斐駕駛收割機為村民收割小麥。新華社記者黃博涵攝

    麥田無眠

    6月2日,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朱寨鎮油坊村,臨近晚上九點,響了一天的收割機轟鳴聲漸漸弱了下來。機手張永敬和孫子張世界準備收拾一下返回住地。

    前一日,阜南縣艷陽高照,大面積機收正式展開。臨近傍晚,一份緊急氣象預報讓種植戶們的心懸了起來:6月3日夜間至5日安徽有一次降水過程,其中3日夜間雨量較大的地區包括阜南縣。

    搶收!

    油坊村黨支部書記朱永福剛掛完村民打來的麥收“求援電話”,就找到張永敬,“老哥,這天陰得厲害,可能等不到明天就要下。俺們村還有十來戶,大概三四十畝地。你看能不能今晚給收掉?”

    一聲應承,農機探燈再次亮起,老張爺孫倆駕駛著農機“加起了班”。

    黑夜里,麥田里的一束束光線,是希望。

    這其中的一束光,來自“90后”新機手董斐斐和妻子陳麗娟。

    戴著絲巾,站在田頭,烈日下,陳麗娟不時地用對講機向收割機上的丈夫呼叫著。地頭的井、田里的大塊石頭,都可能成為機收的“絆腳石”,坐在機子上的董斐斐一個看不見,就可能把割臺碰壞了。剛下過雨的地潮濕松軟,有時候還得把泥從機子里扒出來……這些對以前外出打工的夫妻倆來說,都是沒接觸過的。

    去年8月,夫妻倆買了一臺收割機。這是陳麗娟和丈夫第一次出來跨區作業,頭一年,夫妻倆沒跑遠,只是從山東菏澤老家附近。

    “說實話,確實苦。最晚干到了凌晨兩點,有時候一天就睡三個小時,搶收時困得不行。”陳麗娟說,“但是看著這些站在田頭的農戶,年紀跟我們父親甚至爺爺相仿,看到他們望著收割機收麥的眼神,就覺得也挺值的。”畢竟,從秋種到夏收,七八個月的付出,不能在這“臨門一腳”讓他們失掉了希望。

    為了應對強降雨帶來的不利影響,安徽省農業農村部門組織“北機南下、南機北援”行動,引進山東、江蘇、河南及皖南地區機具,24小時不停機投入搶收。6月2日、3日投入收割機日均超過12萬臺,3日收獲面積997萬畝,創了歷史新高。

    6月2日,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許堂鄉劉崗村,陳麗娟和朋友電話聯系下一站的收割業務。新華社記者徐欣濤攝

    家,在“平米”之間

    “夫妻檔”是不少跨區作業機手們的人員配置。在阜陽市潁上縣江店孜鎮,晚上九點,吳田昌和妻子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來到鎮上的小飯館,準備吃點好的。一份酸菜魚、一個素菜、兩碗米飯,不到50元。這是他們這一天最大的生活支出。

    “前些天下雨沒活兒,我找了個河溝釣魚,她支鍋做飯。今天干了一天怪累的,就犒勞一下自己。”吳田昌伸了伸肩膀笑著說。

    忙起來,機手們甚至顧不得吃上一口熱飯,尤其是午飯。“早晨露水大、晚上看不清,中午正是出活的時候,哪舍得歇一個小時吃飯。”吳田昌說,中午趁著“放糧”的間隙簡單吃上一口。

    夜晚,田間收割的農機陸續回到了鎮上。道路兩側停滿了載著收割機的貨車。吳田昌把駕駛座椅靠背取下放平,一張不到兩平方米的“床”就搭好了。從重慶到湖北、從安徽到江蘇,這“平米”之間,是他們的家。

    趁著機手們陸續從田里返回鎮上,江店孜鎮農業服務站站長郝士龍“湊了堆兒”,和他們聊聊天。對吳田昌等一批機手來說,郝士龍是他們的老朋友了。每年夏收期間,他都會住在服務站,晚上一起嘮嘮嗑。這些機手幾乎每年都會過來,潁上縣儼然成了他們的“第二故鄉”。

    “今天工作進度如何,缺活兒跟我說,我來調配。”在郝士龍的手機里,每天都在更新江店孜鎮跨區作業機手信息登記表,哪里缺往哪兒調、哪臺閑置調往哪兒。

    這些年每到夏收秋收,糧食主產區的地方主管部門在服務和保障機手工作上下了不少功夫。洗浴間、熱水、方便面供應到位,服務站也為機手們提供臨時居住場所。

    “農忙時,機手們睡在這‘平米’之間的‘家里’,我們也要在服務上做好保障。”郝士龍說,“平米”之外的服務,才能見政府治理的溫度。關系熟了,機手才會每年第一時間想到這個地方,把這里當成“故鄉”,鄉鎮真到搶收時才不至于缺人。

    對于吳田昌來說,他大多時候還是喜歡睡在自己的車里。以前主要擔心掙的辛苦錢被偷了,現如今治安好了,支付方式也變成了掃碼,小窩更多地承載了一份情感歸屬。

    夜晚,記者在北上的高速公路上,時常能看見載著收割機的貨車疾馳。在高速公路服務區,有的夫妻干脆支起一口鍋,炒起了菜。熱騰騰的飯菜,為“遷徙”的他們留下生活的注腳。

    當了9年跨區作業機手的倪澤寶告訴記者,買下一臺收割機,就意味著他們跨區“遷徙”的開始。“一臺收割機配上一輛運糧車不止25萬元,如果只干一個地方,掙的錢還不夠折舊費呢!”倪澤寶說。

    這兩年,機手的“圈子”也發生了一些改變:隨著種糧大戶越來越多,只有組成10到20臺的農機編組,才能拿下大客戶。除此之外,以往農機專業合作社主要是忙夏收秋收兩季,現如今耕種管收全鏈條托管,讓本地的農機服務變得更豐富,有些機手漸漸脫離了跨區作業的隊伍。

    巴掌里摸出糧損

    6月1日,阜南縣阜濛農場地頭。農機手王廣坐在駕駛室嚴陣以待,放下割臺、半關風機……只聽見“開始”的口令響起,他和同行的9臺收割機一起,伴著轟鳴聲向麥浪開去,一顆顆金黃的麥粒“收入囊中”。

    這是日前在安徽省舉行的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阜陽市阜南賽區的場景。王廣獲得了這次比賽的第一名,損失率僅0.33%。

    減損也是增收。對于種植戶來說,這筆賬他們粗略計算過:一畝地按畝產1000斤算,機收減損1%,畝均增收10斤。如果種植10畝地,就多打100斤糧。按照每斤小麥1.3元出售,能多賣130元。

    對于機手而言,損失大與小,與他們能不能接到更多訂單也有關系。倪澤寶向記者伸出一只手,做了個形象的比畫,“農村有個土辦法,一巴掌蓋在田里,不超過兩三粒籽粒,就算過關了”。

    跑得快能收更多糧;跑得穩當,有效畝產更有保障。倪澤寶向記者說著他的經驗:早上露水大,收麥時車子放慢、滾筒轉速調高;中午小麥干,調小風機風量,避免麥麩卷著籽粒跑了;麥子稠了,也不能跑快……

    在跨區作業機手們的感受里,這些年機收好干了,也不好干了。種糧大戶土地流轉的面積多了,田塊大了,農機在田里能跑得開了,但農戶對于質量的要求也“嚴苛”了。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糧食節約行動方案》,為減少糧食產后損失浪費,提高糧食使用效率明確了工作方向。節糧減損就是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無形良田”。

    倪澤寶說,當地農機服務中心一年給他們培訓兩次,讓一些新入行的“農機小白”和農機“老把式”們在機收上更科學。

    5月26日至30日,安徽多地出現連續陰雨天氣,6月3日至5日再次出現強降水天氣。一些搶收的新麥水分高,晾曬、烘干成了減損的必備環節。

    在潁上縣東陽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7組烘干機24小時開機。烘干員鄭多保又是一夜無眠。“三夏”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時節,他打趣地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這邊,他將傳送帶對準出糧口,準備輸出烘干到標準水分的新麥;另一邊,又忙著將潮麥倒入烘干機組。鄭多保說,今年前期,有的小麥每斤含水量能達到26%,不及時烘就可能霉變,好糧也可能變“壞糧”。

    在一些流轉了成百上千畝的大戶看來,烘干最經濟的辦法還是靠“太陽曬”。趕著晴天,把水分控干,收割時多上幾臺農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搶收。但在基層走訪時,記者也注意到,如果預約的農機未能及時趕到,一旦遇上陰晴不定的天氣,這項最經濟的辦法,也可能成了一種冒險。

    為了糧食歸倉

    臨近晌午,亳州市譙城區大楊鎮貴勤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洪杰和同伴駕駛著一輛面包車,向鎮上的韓老莊村駛去。面包車的引擎蓋上貼著一行字——“譙城區午收農機搶修隊”,讓村里焦急等待收麥的農戶安心不少。

    大約一個半小時,“怠工”的收割機再次行駛在農田中。劉洪杰又接起了另一個咨詢電話。這樣的電話,劉洪杰近期一天能接上百個。

    “三夏”時節,也是農機維修隊最忙的時候,而且比機手們更要能熬夜。為了不耽誤白天干活,一些機手會在晚上十點鐘前后把農機開來。漆黑的夜,劉洪杰的維修大院里,棚內頂部兩盞大燈通明。

    譙城區每個鄉鎮成立了一支農機維修隊,依托當地農機合作社實行劃片包干。有的可以電話遠程指導,有的是機手騎上老鄉的電瓶車上門配件,有的則需要搶修隊到田維修。劉洪杰說,正常一臺收割機一小時能收七八畝地,他們這支隊伍就是為在前線高強度作戰的機收隊伍做好保障。

    讓機收無后顧之憂,讓糧食盡快歸倉。除了農機搶收隊,一些高速公路下口、國省干道交界口,還有一群人也在忙碌著。

    “你好,我們為你登記下跨區作業證信息,如果有些鄉鎮機手不足,我們會及時跟你取得聯系。”在潁上縣潁上北高速公路出口,當地農業農村局農機監理站的王雨正在向機手講述他們的服務,并送上毛巾、肥皂、防暑降溫藥等物品。

    從2010年至今,潁上縣跨區作業服務站已經設了13年。王雨說,有些機手已經是老熟人了。

    “來了啊!”“對,來了!”簡短的問候,是又一年的如期赴約。

    今年夏收期間,安徽在205個主要路口設立跨區作業接待站,發放了約8000本《跨區作業信息手冊》。這份指南里,列出了各地小麥預計成熟時間、農機維修網點聯系方式等,為跨區收麥做好后勤保障。

    麥收期間,阜南縣許堂鄉劉崗村黨總支書記張振峰嗓子已經沙啞。“你說四畝一,他說四畝九,我建議就按四畝半算吧,后面還好多家等著呢。”在田頭,張振峰隨時準備處理機收中的各種突發狀況。

    在家里,張振峰的妻子張貴蘭也沒有閑著,機手們的一日三餐,她負責保障供應。臨近中午,陳麗娟和董斐斐在地頭吃上了張貴蘭送來的午飯,紅燒肉、豆角、咸鴨蛋,一份份家常菜,吃出了對異鄉人的關心。“我們以前也有收割機,非常能理解他們在外面機收的不容易。”張貴蘭說。

    6月3日下午,天空的烏云越來越多。隨著張振峰家的40多畝小麥收完,劉崗村今年的夏收全部結束。傍晚,大雨如期而至,新麥已經歸倉。

    [編輯: 吳傲飛 審核:王小明 戎小平 ]
    分享到:
    相關新聞
    回到首頁
    99ri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综合给合狠狠狠,在线观看视频亚洲,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 <bdo id="owmae"><xmp id="owmae">
  • 主站蜘蛛池模板: caoporn成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8x国产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伦理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成人爽爽激情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说女生二哈是什么意思|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黄网站色成年片大免费高清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aⅴ| 福利视频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女娃开嫩苞经历小说| 免费a级毛片高清在钱| a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国产精彩对白综合视频| 亚洲另类专区欧美制服| 日本尤物精品视频在线看| 晚上一个人看的www|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第4页|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女人张开腿日出白浆视频|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高清|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地址 |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器| 亚洲精品你懂的| 4480yy私人影院论|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四虎免费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让韩| 美女吸乳羞羞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