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是馬鞍山乘坐高鐵里程數最多的人!”寶武馬鋼技術中心車輪研究所高級主任研究員趙海用筆在稿紙上算了一番后說道,“50萬公里以上!”
“自打進入馬鋼,我就再也沒有挪過窩,一直從事車輪產品研發和技術研究?!壁w海說,2006年從東北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畢業后,就來到馬鋼工作。進入馬鋼的第二年,趙海就參與了時速250公里高鐵車輪的研發。
高速車輪作為高鐵關鍵部件,是世界公認技術要求高、生產難度大的尖端產品,其研發生產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車輪制造企業壟斷。為此,2014年,我國啟動了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發,趙海參加了國鐵集團重大課題“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輪軸設計研究”。
經過多年的歷練,趙海此時已經成長為車輪研發的核心成員和中堅力量。趙海帶領團隊起早貪黑先后開展上百輪試驗,在8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材料研發和關鍵制造工藝設計,開發的高鐵車輪通過了權威機構的檢測,獲得了裝車考核的機會。
是機會,更是挑戰。馬鋼車輪在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上完成裝車,要進行60萬公里的裝車考核,裝車考核期間,馬鋼要全程跟蹤車輪的服役表現,而且為了考察車輪的適應性,要在國內不同的線路試驗。
“要掌握一手的實驗數據,就必須在第一線現場?!壁w海說。
試驗車先后在大西線、鄭徐線、哈大線試跑,車跑到哪里,人就隨車跟到哪里。那段時間,趙海每個月至少有15天是在出差,跟著試驗車全國各地跑。2016年底,馬鋼高鐵車輪通過60萬公里考核,2017年初馬鋼拿到高鐵車輪CRCC證書,成為國內第一家具備高鐵車輪商業化資質的企業。
因為專注,所以成功。近年來,作為馬鋼車輪研發團隊核心人員和青年技術帶頭人,趙海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省部級重大課題,攻克車輪方面多項技術難題,完成了高速車輪、重載車輪及大功率機車車輪等高端車輪產品的研發及自主化。他先后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中鋼協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中國鐵道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安徽省專利金獎1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安徽省創新爭先獎1項;還榮獲2016年“安徽省青年崗位能手”、2020年“中國寶武十大杰出青年”稱號,2021年當選國資委中央企業青聯委員。
在攀登高鐵車輪技術頂峰的道路上,趙海始終如一。今年,馬鋼又承擔了時速400公里高鐵車輪的研發。面對新挑戰,趙海仍會全力以赴,用“速度與激情”書寫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