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腳踏兩鎮,雞鳴聞兩省。
我市博望區丹陽鎮和南京市江寧區丹陽社區僅一巷之隔,自古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流傳著七仙女和董永的美麗傳說。
為進一步加強省際毗鄰地區社會治理,解決兩省交界處的治安難點,2016年,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與馬鞍山市公安局博望分局對接,在兩省交界處共同成立了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開展區域警務協作,管轄面積約11平方公里,在案件辦理、糾紛化解、巡邏安保、維護穩定、為民服務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2019年,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寧博一體化,寧馬兩地加深區域警務合作,共筑平安邊界,緊緊圍繞“進一扇門 辦兩省事”的政務服務理念,對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進行提檔升級。
共創平安小丹陽、服務寧博一體化。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實行重大活動安保協作機制、重大矛盾糾紛協調機制、社區警務協作機制、信息資源共享協作機制、案件辦理協作機制、巡邏工作機制等八項工作機制。為更好地服務實戰,該警務室還對八項工作機制反復磨合,形成了聯治、聯排、聯調、聯勤、聯創“五聯”工作法。
政務共融 搭為民服務“連心橋”
“您好,您的居住證已經辦好了,有時間可以來警務室領取。”4月19日,博望公安分局丹陽派出所戶籍民警俞泓給管先生打去了電話。接到電話后,管先生有點意外,因為原本需要三個工作日才能辦理好的居住證,沒想到一天就辦好了。
管先生家住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因為家里房子重新裝修,他暫時到博望區丹陽鎮山河村朋友家中暫住。
“雖然我和朋友家僅一街之隔,卻是兩個省。”管先生告訴記者,最近,他打算在博望區丹陽鎮做餐飲生意,需要辦理營業執照等,于是便想著提前去辦理一張居住證。
4月18日,管先生拿著申請居住證的相關材料,走進了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在“安徽綜合窗口”,俞泓熱情地接待了他。接收管先生的申請材料后,俞泓立即錄入了相關系統。
“當時,民警告訴我大概需要三個工作日,就可以拿到居住證,居住證辦好了就給我打電話。”沒想到,第二天,管先生就接到了民警的電話,讓其到警務室領取居住證。
“辦事效率太高了,民警也很熱情!”拿到居住證后,管先生點贊道。
除了事項快辦理,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還讓群眾“少跑腿”。4月18日,劉女士來到警務室辦理戶口遷移手續,結果因為出門匆忙忘帶身份證。正當劉女士犯愁時,俞泓利用“警民通·馬上辦”系統,通過刷臉獲取了其個人身份信息。
“這要是以前,我還得回去跑一趟,現在真是太方便了!”劉女士說道。
市公安局博望分局丹陽派出所副所長程逍遙介紹,目前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的政務服務事項包括戶籍、居住證、證明和業務咨詢共 4 類 12 項業務。自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政務服務窗口正式運行以來,兩地派出所共辦理戶政業務 77件,業務咨詢300余次。
下一步,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將積極探索,把政務服務事項向出入境、車駕管等領域延伸,讓“辦得快、辦得好”成為警務室服務窗口最鮮明特征,早日把警務室窗口打造成長三角領先、全國具有影響力的政務服務合作共建品牌。
信息共享 促辦案質效雙提升
以警務室為橋梁,整合兩省社會面信息資源,開放兩省公安各平臺查詢基礎權限,將兩省公安網絡資源進行擴充和共享,建立信息資源共享協作機制。
4月16日14時30分許,錢先生到博望公安分局丹陽派出所報警,稱其8歲女兒朵朵(化名)走失,急需尋找。
見錢先生十分著急,民警一邊安撫其情緒,一邊仔細詢問朵朵的體貌特征、穿著,并讓其提供朵朵的照片。根據錢先生提供的線索,民警兵分兩路,一路到朵朵走失的路段沿途尋找,一路調取相關視頻監控。最終,通過監控,民警發現朵朵進入了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公安轄區。
隨后,民警第一時間向蘇皖“兩省一街”警務室江寧警方尋求幫助,請其協助尋找朵朵。最終,通過兩省警方一個小時的努力,最終在江寧區橫溪街道街邊找到了走失的朵朵。
群眾看公安,關鍵看破案。通過合成作戰,不到 12 小時成功破獲南京“好又多超市”金器被盜案,追回被盜金器104 件,挽回經濟損失 40 余萬元;警務室組織警力蹲點守候、視頻追蹤偵查,破獲砸車窗盜竊案件 9 起……警務室通過建立重點案(事)件協作機制,重點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傳統侵財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在轄區發案后,及時啟動案件偵辦協調聯絡機制,抽調兩地民警組成聯合辦案組,依據案件實際發生地、管轄權、前期案件偵辦等實際情況,確定案件主辦方與協辦方;通過聯合專案組、召開案偵協商會議等方式,提升跨區域案件的偵查、取證、破案能力。
“以前,案件如果需要到南京的丹陽派出所調取視頻監控的話,手續比較繁瑣,需要出具調取證據通知書、辦案協作函或者介紹信。現在兩地警方建立了案件辦理協作機制,直接過去即可,十分方便。”博望公安分局丹陽派出所民警趙家毅介紹,除此之外,兩地警方還依托警務室強化線索摸排等輔助工作,“日常工作中,我們獲取到一些涉及江蘇的線索,會及時通過警務室移交,對方獲取線索后也同樣向我們移交”。
平安共護 筑邊界平安大屏障
攜帶單警裝備、拿上反電詐宣傳單,4月18日上午10時,江寧公安分局丹陽派出所社區民警羅濱和博望公安分局丹陽派出所社區民警谷小勇開始了步巡。
從明清街到丹陽老街再到寧陽街,在做好巡邏的同時,兩人還不忘開展反電詐宣傳。“您好,這是反電詐宣傳單。”在一家服裝店,兩人向店主宣傳反電詐知識,并提醒其要提高防范意識。
“現在,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我們都能看到警察、警車在巡邏,感到很踏實、很安心。”家住江寧區橫溪街道丹陽社區的居民周寶芳說出了兩地群眾的心里話。
打破界域壁壘,警務室充分考慮兩省交界地區實際,共同組建了一支處警巡邏隊伍力量。在兩地公安機關巡邏任務重疊時段,共同使用警務室巡邏車開展車巡和步巡。在其余時段,分別組織力量開展日常巡邏。分時、同步巡邏工作協作機制的建立,有效緩解了兩地警力不足的問題。
基層繁雜事務中,最難的就是處理各方矛盾。如何將基層矛盾化解在源頭?這道棘手的社會治理難題,在警務室找到了“新答案”。
博望區丹陽鎮居民陳某與江寧區丹陽社區居民陳某某因停車問題發生了肢體沖突。江寧丹陽派出所數次調解未果,后通過“兩省一街”警務室,由兩地派出所共同對該起矛盾糾紛進行調解,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
谷小勇介紹,兩地公安機關依托協作配合,不斷健全重大矛盾糾紛協調協作制度,對轄區內的警情由警務室安排警力先期到場處理,涉及矛盾糾紛類警情安排兩省社區民警在警務室內直接參與調解工作。
“有時候群眾見到自家人,會更有親切感,調解工作也更加順利。如矛盾糾紛涉及非警務工作,則充分發揮社會調解力量,由兩地派出所牽頭,聯合司法所、法庭、綜治辦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化解,確保兩地社會治安秩序穩定。”谷小勇說,“有了警務室,我們出警速度更快速,服務群眾更便捷,解決糾紛、排查隱患更及時。”
文圖/記者 劉明培 胡乾亮
通訊員 朱一全 吳蔣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