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發展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處往往只有幾步。走好關鍵的每一步,決定城市的命運和未來。
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的關鍵時期,我們對標一流,檢視“五問”。
全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需要學人之長、補己之短,需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大視野、大氣魄、大智慧、大擔當。
在目標更高、人到半山的當下,我市要想找到引領時代前進的路標,只有用望遠鏡式的眺望、顯微鏡式的挑剔、放大鏡式的聚焦,用“問題意識”審視來路,才能洞穿表象,找到真問題。
南京與馬鞍山,在城市體量、發展思路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處。對標南京,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差距到底有多大?
——標兵已經越來越遠。
10年前的江寧區,地區生產總值首次過1000億元(達1260億元),多年位居南京市轄區第四。僅用了10年時間,江寧區地區生產總值達3000.55億元,連續“霸榜”南京市所轄區地區生產總值榜第一。反觀自身,馬鞍山地區生產總值從2013年的1273.06億元,略超江寧區,到10年之后被江寧區反超近500億元。
有問題、有差距不可怕,怕的是不自知、不自省,怕的是麻木不仁、無動于衷,甚至當“鴕鳥”。
船究竟彎在哪里?
——思想觀念作風能力是根源。
盡管時間已經過去2個月,但我市很多干部回憶起1月29日召開的全市持續深化“一改兩為”暨制造業三年倍增攻堅年動員大會,依然震撼不已。在這次大會上,市委書記袁方一連發出“五問”。
“五問”直擊痛點、振聾發聵,猶如面面鏡子,照出馬鞍山發展的癥結。問題,是今天的攔路虎,解決好了就是明天的指路標。
今后應該怎么辦?
——搶抓機遇拼出一片新天地。
對標南京等滬蘇浙發達城市,我們如何破除“盆地意識”,在心態上突破傳統目標定位,與周邊領先地市同臺競技,變跟隨發展為引領示范?
拼出新天地,我們必須改變保守陳舊的思想觀念,來一場“頭腦風暴”和觀念革命,這是我市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必須首先進行的課題。
拼出新天地,我們必須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以作風轉變促進擔當實干,以能力提升賦能爭先出彩,推動城市直道沖刺、彎道超車、換道領跑、加快發展。
拼出新天地,我們必須打破傳統路徑依賴,以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為抓手,通過新興主導產業發展和創新驅動來實現彎道超車。
拼出新天地,我們必須咬定青山不放松,以越來越好的城市營商環境吸引投資者目光、激發經營主體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智慧。
這是一個嶄新的起點,新的“馬鞍山時間”已經開啟;這更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從蓄勢到爆發,從“盆地”到“高地”,馬鞍山發展已經到了可以大有作為、也必須大有作為的關鍵階段。
今天,我們正以新的動員、新的狀態、新的銳氣,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洗禮精神,整裝再出發。
找準問題、正視差距,刀刃向內、浴火重生……我們一定能打破堅冰、突出重圍,以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在全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征程上壯闊前行!
鄔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