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倆是當地做這個羽毛扇最年輕的了,現在我又教會了我女兒,她空閑時就會跟我們一起做。”3月20日上午,在位于當涂縣湖陽鎮塘溝老街的作坊內,51歲的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夏三紅與愛人孫明美正在組裝羽毛扇,作坊的墻上整齊陳列著各個品種的扇子,桌上則擺放著剪刀、鐵絲等制作工具。
傳承:三十載堅守 他集羽成風
夏三紅與羽毛扇的“緣分”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一開始,他在原湖陽羽毛制品廠電子元件分廠當機修工,分廠關停后,便被安排從事羽毛扇銷售業務,并認識了做羽毛扇的愛人孫明美,也結下了與羽毛扇的一世情緣。“因為跑銷售嘛,肯定自己要非常了解才能跟別人介紹。漸漸的,我就喜歡上了這個,然后就邊跑銷售邊跟廠里的師傅學。”夏三紅回憶道。
后來,原湖陽羽毛制品廠關閉了,夏三紅便與孫明美一起開了家庭羽毛扇作坊。羽扇輕搖間,三十年的光陰悄然流過,他們也成為原湖陽羽毛制品廠的最后一批堅守者。
記者看到,夏三紅作坊內陳列的羽毛扇不僅形狀各有不同,而且顏色各異。他告訴記者,湖陽羽毛扇花式多樣,從形狀分,有全圓形、半圓形、寶劍形、桃子形、石榴形、花瓶形等。按照所用毛料生長的部位,如用梢翅做的有“梢平月”“梢中漢月”,用刀翎做的有“刀平月”“刀漢月”等。“不過很多制扇人只會做幾個常見品種,而我們會大部分品種。目前最暢銷的還是全圓形的大圓扇,因為風大,很實用,老一輩的人都喜歡用這個。”
創新:匠心獨具 打造藝術臻品
湖陽羽毛扇的制作原料主要是鵝翅大毛,制成一把羽毛扇,需經過分揀、清洗、晾曬、扎把、穿絲、整形、上色、繪畫、裝潢、包裝等十幾道工序。近年來,夏三紅進一步探索把傳統的羽毛扇制作工藝與獨特的羽毛扇工藝美術融合在一起,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扇子更加別具一格。
“上半年比較忙,我們就做一些工藝普通的、實用性強的羽毛扇。下半年秋冬季節,扇子的需求量少,我們就利用閑余時間嘗試做一些創新產品。”夏三紅指著作坊墻上掛著的一把灰白相間的羽毛扇告訴記者,“一般的扇子我們都是用一只家禽身上的毛做,這把扇子是用白鵝和灰鵝的羽毛重新搭配組合制作而成的,形成了花瓶的形狀,顏色相錯更富有藝術感。”
現在,夏三紅制作的羽毛扇作為湖陽特產,銷往外地,成為了當涂湖陽的文化旅游名片。
問及為什么會堅持制扇這么多年,夏三紅憨厚地笑道:“就是因為喜歡。一開始就是覺得做扇子很好玩,不知不覺就堅持了這么多年。我們也會一直把這件事認真地做下去,越做越好。”
記者 唐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