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一艘名為“江海通188”的長江內河支線船舶順利抵達上海洋山港,經海關放行后,船上裝運的3個集裝箱、3150臺空調即可搭載遠洋貨輪出發前往美國。這意味著馬鞍山港—洋山港“聯動接卸”監管模式首航圓滿成功,標志著“聯動接卸”監管模式在安徽一類水運口岸全面鋪開。
和傳統模式相比
“聯動接卸”監管模式適用于
一體化方式通關貨物
在該模式下
馬鞍山港將作為上海洋山港的延伸
實施“聯動接卸、視同一港”整體監管
實現洋山港和馬鞍山港通關一體化運行
進口貨物可在洋山港辦理進口放行手續
轉運至馬鞍山港后直接提離
出口貨物可在馬鞍山海關辦理報關手續
從馬鞍山港運抵洋山港放行后
直接搭載遠洋貨輪離境
“這一模式省去了轉關申報和二次運抵等通關手續,比普通轉關方式更加便捷。”馬鞍山海關監管科科長佘洪君說,“聯動接卸”模式充分發揮水路運輸優勢,大幅節約企業物流成本。以首航出口貨物為例,和陸路運輸至洋山港模式相比,“聯動接卸”模式每箱次可為企業節約各類物流費用約1500元。此外,“聯動接卸”模式還提高了長三角區域物流運轉效率,緩解港口碼頭、公路交通接卸運輸壓力。
馬鞍山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大力推動監管制度創新,進一步深化“船邊直提”“離港確認”“聯動接卸”等通關改革模式,開辟新的集裝箱進出口物流通道,為企業降本增效提供全新物流路徑,優化口岸跨境貿易營商環境,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李松
[編輯:
吳曲波 審核:王小明 審簽:秦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