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勝黃金,實干開新局。
一處處重點項目工地上,塔吊高聳、車輛穿梭,大干快干的熱潮滾滾奔涌;一個個企業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一派繁忙,訂單足、產銷旺的勢頭喜人……迎面春光,馬鞍山經開區正奮躍而上、加速奔跑,處處迸發出速度與激情,時時呈現著火熱與繁忙。
發展是硬道理,愛“拼”才會贏。
作為全市經濟建設“主戰場”,馬鞍山經開區堅決落實省委“一以貫之五做到,踔厲奮發五提升”和市委“五問”等要求,激發“拼”的干勁、發揚“實”的作風、保持“快”的行動,奮力攻堅制造業倍增,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沖刺實現“千億級現代化產業新城”目標,努力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聚焦強鏈壯群,抓產業做大總量
“今年一季度,公司預計實現產值4000萬元,同比增長50%!”在一派繁忙的生產車間內,馬鞍山匯源印刷包裝科技有限公司財務總監裴景明信心滿滿。
總投資約20億元的匯源食品包裝項目,將打造華東地區高端食品包裝產業基地。作為園區綠色食品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開年以來,公司爭分奪秒抓生產、趕訂單,呈現產銷兩旺的喜人勢頭。
“園區大部分食品企業都是我們的下游客戶。‘鏈’上企業開足馬力忙生產,我們就近配套訂單很充足,所有產線都處于滿負荷狀態。”裴景明表示。
企業生產經營的火熱場面,折射出產業集群加快壯大的喜人態勢。園區通過“引龍頭、建鏈條、育集群”,加快招引綠色食品產業優質項目,力促產業集群不斷壯大,目前已集聚規上綠色食品及配套企業35家。同時,園區還持續加大食品企業設備升級、技術升級、工藝升級力度,全力支持產業鏈企業做大做強。
集聚是產業現代化的重要形態,產業因“聚”而興、因“聚”而強。
扭住龍頭企業“一個點”,連綴產業鏈上“一條線”,激活產業集群“一大片”——今年,園區將緊緊圍繞“3+1”產業體系,聚焦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三大產業細分領域,拉長做厚產業鏈、做優做強生態圈,加快建設蒙牛乳業“兩百億級”產業基地,聚力培育蜂巢能源、格力產業園、漢馬科技等“百億級”龍頭企業,加快做優共芯光子、金晟達生物科技、東科半導體等“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不斷提高主導產業集聚度,提升企業就地就近配套率,為制造業倍增提供有力產業支撐。
聚力招大引強,抓項目提優增量
繁忙的工地上,工人們鉚足干勁加快施工;新建的廠房內,生產設備正抓緊安裝調試……走進安樂機械一體化生產線項目現場,熱火朝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作為我市首宗“標準地”2.0版項目,安樂機械一體化生產線項目由南京安樂屠宰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達產后可年產各類屠宰、環保及配套設備近千臺套,形成屠宰環保設備生產基地,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不少于6億元。“我們正向著投產目標全力沖刺,2棟廠房計劃在一季度投產,剩余廠房計劃在三季度全部投產。” 項目經理袁業漢表示。
從北區到南區,一個個重點項目快馬加鞭、一處處建設工地熱火朝天、一棟棟現代化廠房拔地而起,描繪出一幅幅爭春奮跑的畫卷。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
園區樹牢“招大引強”鮮明導向,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加強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協會招商,2023年預計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0個,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7個,力爭實現百億項目再突破。
園區還將提質升級馬鞍山青浦工業園,加速推動安徽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及“兩國雙園”建設,充分發揮亞洲經濟協會等平臺作用,多措并舉全力推動招大引強提質提效。
項目為王,招引為重,落地為要。
園區將深化“七未”項目管理,推深做實“一三五”推進機制,狠抓項目落地見效。2023年計劃新開工重大項目38個,新竣工投產重大項目15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家。全力推動中南高科、青鳥消防等項目加緊建設,推進格力產業園、蜂巢能源二期三期、達利新廠區等項目竣工達產。
同時,緊盯項目要素保障,深入推進畝均效益評價和“標準地2.0版”改革,加快提升工業用地容積率,持續完善“項目為王”的全要素保障體系,加速形成“畝均論英雄”的資源配置模式。
強化科技賦能,抓創新賦能發展
車間內,多功能硅片分選機不停運轉,員工動作嫻熟地將分選出來的高效硅片取出、檢驗、包裝,一派繁忙景象……
作為一家集硅片切割及太陽能硅電池專業生產、研發和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近年來,安徽晶天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持續更新設備、升級工藝,以技改促轉型、以提質促增效,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大大增強了產品市場競爭力,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2022年,公司實現產值7.7億元,較前年翻了一番。”公司總經理王能表示,目前在手訂單已排到6月份,“我們將全力以赴抓生產、趕訂單,力爭今年產值實現新突破!”
一排排大型智能機械正在開足馬力生產,將已經設計好的芯片固晶、焊接、測試、封裝,一顆顆氮化鎵電源管理芯片在流水作業中誕生……
東科半導體(安徽)股份有限公司堅持創“芯”,去年斬獲了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安徽省“專精特新”兩個重量級獎項。“我們自主研發、在國內率先推出的第三代氮化鎵電源管理芯片,獲得了市場的充分認可。今年開年到現在已經收到數十萬顆芯片訂單!”公司董事長謝勇,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園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強區戰略,加快建成北大長三角智慧裝備研究院、化合物半導體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持續發揮馬鞍山集成電路重點實驗室、上交大金屬基復合材料研究院等科創平臺作用,支持金力新能源加快實施擴容改造、泰爾數字化綠色化改造等重點技改項目,2023年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90個。
同時,園區將依托馬鞍山大學科技園、經開區人力資源產業園等平臺,持續完善經開區人才引進和評價機制,不斷加大政校企合作力度,著力提升本地高校應屆畢業生留馬就業率,新引進“三馬”等高端人才不少于600人。
深化“一改兩為”,抓作風優化環境
項目建設前期工作推進會上,企業家提出問題訴求,相關部門現場認領問題、明確解決時限,推動項目快速落地;
企業提出“幫助做好物流安全”問題后,園區政務服務中心立即聯系其他企業有無相同訴求,并與交警等相關部門逐企現場辦公、排憂解難,推動由解決“一個問題”向解決“一類問題”轉變……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開年以來,一系列走“新”更走“心”的新招、實招頻出,推動園區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不斷向好。
園區將牢固樹立“無事不擾、難時出手”理念,堅持“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做“企業最好的保姆”,堅持“一對一”“一站式”“全流程”高效服務企業,做到對待企業一視同仁、兌現政策一諾千金、流程再造一順到底。堅持對標“杭嘉湖”,以制度創新、平臺創新、要素流動、能級提升為主要路徑,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為攻堅制造業倍增、打造千億級現代化產業新城更好賦能助力。
強化服務力,提升承載力。
今年,園區還將加快推進金山高鐵新城開發建設,采取TOD建設模式,全力推進高鐵新城片區17條道路建設改造提升、“兩湖一山”環境綜合整治、“涉鐵工程”規劃建設等項目實施。同時,統籌推進南區飲馬湖環境綜合提升、青山河沿線整治、年陡中心醫院建設、姑查路建設等項目進度,不斷提升綜合承載力,讓企業在園區發展壯大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