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家里,就能看到孩子在學校吃的飯菜是怎么做出來的,放心多了!”2月21日,陳女士打開手機上的“馬鞍山市市場監管局AI智能監管系統”,查看女兒就讀幼兒園的食堂實時監控畫面。
近年來,我市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目標,運用智慧手段,有力保障食品、農產品在生產、流通、餐飲等各環節安全,不斷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會治理體系,推進“傳統監管”向“智慧監管”轉型,逐步形成“技防”“人防”相得益彰的監管之勢。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哪樣都離不開農貿市場。2021年,我市在菜市場標準化改造的基礎上,開始建設農貿市場智慧化監管系統,打造“馬鞍山市智慧商品交易市場監管平臺”,通過整合全市市場主體登記、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商品交易、價格計量、經營場所管理等實時動態數據,實行商品交易市場秩序全程監管,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安全監管。截至2022年11月,該平臺接入2個農批市場、6個農貿市場,經營商戶350余家,從業人員390余人,涉及10個大類280余小類,入場查驗1.04余萬次,涉及重量2.5萬余噸、產品價值約1.05億元。該平臺與農業農村部門實現數據共享,食用農產品供應商712家,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快檢數據1.16萬余條;與省市場監管局食品快檢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共享抽檢數據35.06萬余條。
食品生產環節,我市探索“信用+食品”監管新模式,實行重點監管、全鏈條監管,初步實現了以信筑安、用信增效,建立了風險分級模型,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信息等級從低至高分為A級、B級、C級、D級四個等級,全面推行食品生產經營者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公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等級分類結果,了解企業信用狀況。我市還創新信用等級評價數據應用,探索開發食品生產經營者信用監管手機小程序,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等級分類結果數據有效應用,為食品生產經營者和社會公眾了解企業信用狀況、參與信用評價提供通道。
吃得開心,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近幾年,我市深入推進學校食堂、餐飲集中配送單位、中央廚房“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實現智能化、精準化、專業化監管。目前,全市468家學校(幼兒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8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及中央廚房“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100%。
記者 王永霞
通訊員 姚潔玉 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