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興則國家興,農業農村法治強則鄉村振興保障強。近年來,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決策部署,按照省、市推進鄉村振興、法治政府建設相關要求,不斷強化農業農村法治建設,開展執法體制改革,創新執法體制機制,推進執法效能建設,為譜寫新時代“三農”工作新篇章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引領,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始終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全面履行法治建設職責,落實法治政府建設要求。一方面,通過講法述法、全員學法、以案釋法,增強法治思維,提高法治意識;另一方面,理清執法依據,界定執法權限,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進民主決策、政務公開、民主監督,農業農村工作全面邁入法治化軌道。我市率先開啟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出臺了厘清行政執法與行業管理職責的規范性文件,明確種植業、養殖業、宅基地、漁業漁政等行業的237個行政執法事項,理順了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檢驗檢測機構之間關系,細化完善了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建立起職責明確、行為規范、運行高效、責任可查的行政管理與行政執法新的運行機制。
守正出新,努力打造農業行政執法標桿。農業執法監管是農業農村法治建設的關鍵著力點。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圍繞中心大局、堅持執法為民,提升綜合行政執法能力,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加強農業行政執法監督,切實提高農業執法監管能力。堅持改革建隊、業務興隊、科技強隊、制度嚴隊、法治活隊、人文塑隊,開展“六大練兵”和十大行動,創新“人防+技防”“專業隊伍+社會共治”“聯合執法+交流共建”等機制,以法治力量護航長江流域生態安全,馬鞍山禁漁“禁得最早、做得最好”的經驗在全國推廣。重點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假劣農資、農資市場監管、私屠濫宰等加大執法力度,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確保農民群眾權益。2020年以來,我市共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案件18起、農資領域違法案件25起,挽回農民經濟損失300余萬元。
精準滴灌,全面提升農業農村普法實效。農業農村普法,是提高農民法律素質的需要,是打造農業農村法治建設基礎環境的手段。近年來,我市農業農村部門改“大水漫灌”普法為“抓點、連線、成片、帶面”的“精準滴灌式”普法,抓駐村干部、農技人員、新型職業農民等關鍵人群,分類制定普法方案,開展適時普法、創新普法,讓法治春風吹遍田間地頭。同時,創新“普”“選”“認”“訓”“幫”“管”六步工作法,推動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走深走實,暢通普法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全市農業農村部門將堅持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快改革創新、提升法治能力,持續接續推進農業農村法治建設,鞏固開展“十年禁漁”法治護航、大練兵等法治品牌建設,探索農業農村普法新模式,全力保障鄉村振興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推進、行穩致遠。
記者 鄧婷婷 通訊員 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