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等一下,我正在給省急救中心上報一個數據。”1月29日9時左右,推開市緊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劉柱的辦公室大門,只見他正在操作手機,核對將要上報的數據。
確認上傳無誤之后,劉柱點開屏幕上的文件《馬鞍山市1月28日院前急救調度表》,指著“接警量”“出車量”兩個數據向記者解釋道:“接警量,就是接入的有效電話量,1月28日接入的有效電話量為610個;出車量,是24小時內,救護車的趟次,1月28日為137趟次。”
“目前,這波疫情的影響趨于平緩。”劉柱介紹,自“新十條”實施之后,120急救呼入和派車量明顯攀升,其中,2022年12月19日,24小時電話呼入量2032個;2022年12月23日,派車量達到341趟次。
“120是如何扛住了這波疫情?”面對記者的問題,劉柱給出了回答:“硬扛”!
用“過硬”的措施來“硬扛”。“市緊急救援中心上下全力做好‘三保’工作,即‘保電話能進得來、保救護車出得去、保物資不中斷’,還要關心關愛好職工。”劉柱介紹,為“保電話能進得來”,市緊急救援中心全面升級擴容了120調度指揮平臺,實行市縣區“120”急救資源集中到市級平臺一體化調度指揮,常態化開通6個急救電話受理席位,擴容備用10個受理席位,同時把行政后勤人員抽調到120指揮調度中心充實調度力量;為“保救護車出得去”,除統籌安排好自家駕駛員、醫護人員外,還協調市公交集團、雨山區衛健委、紅十字公益救援隊共38名志愿者增援;為“保物資不中斷”,提前采購了一批涉疫物資。
用“過硬”設施來“硬扛”。我市大力推進基層急救服務體系建設,全市緊急新建的9個急救分站于今年1月1日全部投入運行。市緊急救援中心為9個急救分站開通專網,安裝急救站電腦指揮終端及救護車車載指揮終端,并入市緊急救援中心院前急救網絡,接受統一調度管理。截至目前,9個基層急救分站派車1196趟次,有力提升了全市城鄉公共衛生應急救援能力。
此外,市緊急救援中心還建成了長三角首個全智能可移動洗消中心這個“過硬”設施,提升急救轉運終末洗消工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及時補齊疫情防控“短板”,為我市高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安全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以‘硬’碰‘硬’,我們扛過了很多艱難時刻。”劉柱告訴記者,剛剛結束的春節長假,馬鞍山120出動救護車967車次,實施急救902人次,與2022年同期相比,急救總量增加8.6%。“120急救人員24小時在線在崗,時刻守護在百姓健康的最前線,守牢急救生命線。”劉柱堅定地說。
記者 楊正文 通訊員 夏雷蕾 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