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浪潮中,如何實現創新發展、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制勝的“牛鼻子”,就在于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2年2月8日,我市召開制造業三年倍增突破年暨“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動員大會,并發布《馬鞍山市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22—2024年)》。我市聚焦“存量變革”與“增量崛起”,以產業發展打造新高地,以創新驅動激發新活力,以項目投資增強新動能,扎實推進制造業三年倍增,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上爭做高地。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制造業三年倍增穩健開局。全市新簽約20億元以上項目48個,其中百億級項目4個。制造業投資增長22%,對全部投資貢獻率達70%,連續3個季度獲省投資“賽馬”激勵。
數字的背后,一條穩健的軌跡躍然紙上——我市正以產業集群的姿態向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攀登,推動制造業價值的回歸與躍升,駛向先進制造業發展“新藍海”。
增量崛起——壯大規模深化提質增效
制造業是強國之基,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定盤星”?;厥住爸圃鞓I三年倍增突破年”的成績單,有幾道“大題”的得分引人關注:全市新簽約20億元以上項目48個,其中百億級項目4個。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2%,對全部投資貢獻率達70%,連續3個季度獲省投資“賽馬”激勵。蜂巢新能源二期等343個項目開工建設,天能電池一期等212個項目竣工投產。
我市建立市領導聯系包保載體制造業三年倍增工作機制,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督促指導載體推進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同時,我市實施制造業三年倍增載體目標“賽馬”行動,每月進行通報,每季度登報公示,并將制造業倍增納入市委年度綜合考核和日??己?,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作為省重點推進項目,寶武馬鋼新特鋼項目(以下簡稱新特鋼項目)一開工便受到廣泛關注。項目總投資92.69億元,分兩期實施。該項目設計年產鋼320萬噸、鋼坯315萬噸,產品重點瞄準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非調質鋼、合金冷鐓鋼等中高端市場。
2022年8月,新特鋼項目煉鋼1號轉爐本體安裝就位;2022年9月,連鑄、軋鋼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2022年11月,新特鋼項目建設迎來重要節點——轉爐傾動。2022年12月23日,新特鋼項目一期工程建成儀式舉行。
一個個節點順利完成的背后,是我市上下以實施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為抓手,堅持“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更優服務堅定不移抓項目,全力以赴謀發展。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抓住了項目就抓住了后發優勢,就抓住了跨越式發展的“操縱桿”。全市 1032 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 1205 億元,新特鋼項目等467個項目加快建設。碩果盈枝的背后,是我市加強工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創新開展“七未”項目攻堅,每月對單銷號。組建重大項目要素保障專班,建立重點項目會商協調推進機制,每周開展項目會商,及時解決重大項目推進中出現的各類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市突出建好園區載體“主陣地”,實施園區創新升級行動。雨山經開區磁性材料特色產業園成功獲批省特色產業園區。江寧-博望新型功能區建設全面推進。同時,圍繞上海、南京等長三角城市主導產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南京泉峰、寧波愛柯迪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戶馬鞍山。我市與南京、合肥毗鄰地區跨界一體化發展實現全覆蓋。
存量變革——激活“龍頭”從而帶動“龍身”
作為中國電池工業的龍頭企業,2020年底,天能集團投資50億元,在和縣經開區建設天能新能源產業園項目,這也是和縣招商歷史上最大的單體工業項目。2022年6月,該項目投產,并于當年實現銷售額12億元。
萬山磅礴有主峰。龍頭企業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品牌效應強,可以促進產業鏈延伸,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近年來,我市注重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的引領作用,通過市場和行政等多方面的措施,千方百計扶持壯大龍頭企業。2022年,我市凈增133戶規上企業中,有35 家企業當年產值過億元,同時加快推進山鷹國際、蒙牛乳業、晟捷新材料、蜂巢能源、漢馬科技等企業努力向百億臺階邁進。新增上市輔導備案企業2家、掛牌企業15家。2家企業獲省政府質量獎提名獎。做強一個,帶動一片。龍頭企業實力增強,產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上下游銜接的區域產業鏈逐步形成,“龍頭”帶動“龍身”同頻共振。
“公司2022年技改項目包含鐵廠、管道和管件工廠設備技改以及數字智能化改造等。技改項目完成后,公司可新增產值4000萬元、新增稅收800萬元。”慈湖高新區圣戈班管道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先德話語中透露著欣喜。
技術改造,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擴大工業有效投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2022年,我市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255個,技改投資增長15%以上。
存量轉型,既要賦“智”,更重提“質”。作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的關鍵一招,我市通過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強化結果運用,在產業政策、水電氣價格上實行差別化措施,以“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精準發力扶優汰劣,讓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為先進產能騰挪空間,“種”出了一片片經濟“高產田”。2022年,我市實施3.0版畝均效益評價,引導169戶低效工業企業轉型或退出;推出“標準地”改革 2.0版,基本實現新增工礦用地“標準地”模式出讓全覆蓋。
一座城市的奮進勢頭,也在這一連串改變中悄然換擋。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和鑄造產能綜合評價,通過發揮政策牽引倒逼作用,不斷促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加快把制造業基礎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變量突破——新興產業助推馬鞍山“智造”
日前,寶武2022年“寶羅創先爭優賽”和“最佳實踐分享賽”獎項評選結果出爐,馬鋼交材車輪三線冷床落垛機器人獲得“金寶羅”稱號。該機器人具備高溫環境中高強度持續工作能力,有效提升了落垛效率,實現了生產過程數據貫通,通過崗位優化,提升了生產安全水平。
小小機器人的背后,是“智慧制造”的大主題。要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既需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去產能,又需要培育發展新動能。如何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我市給出的答案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2022年,全市聚焦十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雙招雙引”與企業培育雙輪驅動,加速推進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20%,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9.6%,占比比上年提升3.7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新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30戶、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9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戶、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4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戶……隨著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和扶持政策的不斷完善,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從多點開花到集聚增效,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正源源不斷地涌現。
“戰新”已興,“未來”已來。集群發展,大勢使然。產業競爭力源于產業集聚度。2022年,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2021年度考評結果的通報》,其中馬鞍山經開區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被評為“A”級,基地現有馬鋼交材等龍頭企業及多家骨干企業。
馬鞍山經開區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只是一個縮影。我市出臺《關于加快打造“1+3+N”產業集群升級版的實施意見》,以高品質特種鋼鐵材料為主導,爭創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培育壯大高端智能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綠色食品等特色產業,積極創建省級重大新興產業集群;依托載體產業基礎優勢,發展一批有競爭力的市級新興產業集群。2022年,“1+3+N”產業融合集群產值突破3400億元,同比增長12%;主導產業集聚度達57%,戰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0%,均居全省前列。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展望前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馬鞍山整裝再出發。
記者 鄔剛 通訊員 許峰 谷紅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