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產業發展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眼下,全省各地通過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強化農業科技支撐,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等舉措,形成產業興、百業旺的新局面,鄉村全面振興正穩步推進中。
這段時間,在位于長豐縣的安徽江淮園藝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員正借助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等前沿科技手段,加快一批新品種選育攻關力度。作為國內育繁推一體化的龍頭種業企業,江淮園藝種業通過在行業內率先建立分子育種中心,使育種從“經驗”向“精準”轉變,目前,這家企業推出的創新品種已經推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安徽江淮園藝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科研人員 武平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目前我們實驗室采用基因編輯和單倍體育種,等先進的生物育種手段,育種周期由原來的五至六年 縮短至一至兩年,今年我們已經累計推出新優品種40余個。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農業產業發展的關鍵競爭力所在,抓住種子這個要害,目前,安徽已培育種子企業324家,年銷售收入65億元左右,通過采用產學研合作等多種方式,近5年來累計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761個,年產農作物良種9億公斤,農業新品種研發、選育、推廣邁上快車道。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 副院長 李澤福: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二十大精神上來,強化科技創新 成果轉化 技術服務,選育一批突破性的農作物的新品種,(為)農業的生產提供一些品種的支撐。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在抓好種子這個農業產業鏈源頭的同時,黨的二十大報告還強調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眼下,全省各地通過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加快補齊鄉村產業發展的短板。在太和縣舊縣鎮,這個新引入的食藥用菌產業基地不久前正式建成運營。為了做大相關產業興村富民,當地整合了12個村的土地、資金入股基地,并采取“村集體+企業+農戶”的方式共同發展,每年可為村民提供500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帶來超過29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入。
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范廟村 村民 王曉雪:現在企業統一種植標準 統一包裝銷售,我們學了技術 一年收入4萬元左右。
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黨委副書記 鎮長 付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我鎮整合各類財政資金8400余萬元,撬動社會資本1.5億元,用于食用菌 糧食安全的發展。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安徽正以“兩強一增”為抓手,加大綠色食品十大產業全產業鏈建設行動,已建成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示范基地273個,創建農業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21個,發展集體經濟強村1962個,廣大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顯著增強了鄉村內生發展動力。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 廳長 盧仕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論述,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達到820.02億斤,強化鄉村產業發展 鄉村建設行動,推進我省鄉村振興走在全國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