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綜合指揮部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全省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疫情總體形勢及發展研判
根據愿檢盡檢核酸檢測陽性率、居民自測抗原陽性率、發熱門診就診患者數和陽性檢出率等監測數據綜合分析,近日我省疫情仍處于上升階段,但上升速度在逐漸減緩。
根據數學模型預測,結合專家評估判斷,預計我省大部分地區將在月底前達峰,并在高位維持2-3天后,進入下降通道。
部分人口密度大、人員流動性大的地區,其達峰時間可能比預測的時間提前。例如合肥市,經預測可能會在25-26日左右達到高峰。
通過小樣本抽樣調查顯示,目前農村地區的感染率仍低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達峰的時間會晚于城市地區,但也不會推遲很久,有很大的可能會緊隨城區之后進入發病高峰。
關于重癥資源準備情況
當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標主要是保健康、防重癥。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全力以赴做好重癥救治資源準備工作,應對發病高峰可能帶來的重癥增多問題。
加快ICU病床擴容
全省二級及以上醫院ICU床位總數7323張,占總床位比重2.98%。三級醫院ICU床位5922張,占總床位比重4.13%,可轉換ICU床位2762張,占總床位比重的1.92%,空床2456張,短期內可以滿足群眾住院需求。已培訓儲備重癥醫師6131人;正在開展重癥專業相關科室護理人員遠程培訓,12月31日前預計培訓2萬人。
組建省級醫療救治專家組
分別成立由省立醫院、安醫大一附院、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負責人為主持人,呼吸內科、感染病科、重癥醫學科和兒科、婦產科27名省級專家為成員的會診專家組,對各市重癥病例救治開展會診和指導工作。同時組織91名專家成立4個巡診指導專家組和8個兒童、孕產婦專家指導組,對16個市實行分片包干,提升兒童、孕產婦和重癥病例的救治效果。
建立省級遠程會診平臺
已建立“安徽省新冠肺炎遠程會診平臺”,省級有關醫院和16個市級定點醫院將在2022年12月底前全部加入平臺,省內其他所有三級綜合醫院逐步加入,充分發揮遠程診療在提升新冠肺炎重癥、危重癥患者治療效果中的作用,最大可能降低重癥率、病亡率。
建立省、市三甲綜合醫院
對口包保縣級醫院工作機制
指定省、市三甲綜合醫院對口包保縣級醫院,由對口包保的城市三級醫院負責指導縣級醫院重癥救治。同時,建立重癥患者綠色轉診通道,明確轉診聯系人和轉診電話,及時將超出縣醫院救治能力的患者轉至幫扶的三甲綜合醫院。城市三級醫院都要接收基層轉診的患者,不能因對應的幫扶關系而拒收其他醫院轉診的患者。
實行重癥患者個案追蹤
省、市兩級建立重癥患者日調度及個案追蹤制度,及時了解新冠重癥患者的實時病情,確保患者救治及時、精準、有效。截至12月22日,全省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無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其他類型的住院重癥人數相對穩定,日均住院重癥患者4687人,日均床位使用率60.39%。
關于“兩節”期間農村地區疫情防控
2023年元旦、春節即將臨近,我省在外務工返鄉人員增多。為了做好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工作,國家和省印發方案,做好農村地區醫藥保障和健康服務資源儲備,推進分類分層分級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最大程度保護農村居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接診能力
在全省658家二級及以上醫院已全部設置發熱門診的基礎上,1612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按要求全部設置發熱診室(門診),將部分核酸采樣屋轉化為發熱醫療站,鼓勵規模大、覆蓋人口多的村衛生室設置發熱診室,保障群眾就近獲得健康服務。網格化布局家庭醫生團隊,公布家庭醫生姓名、電話,確保農村每個居民知曉并能及時順暢聯系到家庭醫生。124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組派專家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駐點出診、指導,提高鄉鎮衛生院識別高風險人群、診斷和處置能力。
扎實推進重點人群健康管理
目前,全面完成65歲以上老年人重點人群調查工作。建立重點人群臺賬,責任明確到單位、到具體人,實行“紅、黃、綠”分級健康管理,及時提供轉診服務,將老年人合并基礎病等特殊人員健康監測納入簽約服務,實現合并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簽約服務全覆蓋。加強老年人預防接種,采取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等措施,方便老年人接種疫苗,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門接種服務,筑牢免疫屏障。
落實居家治療人員服務
鄉村醫務人員根據居家治療人員情況,通過電話、視頻、微信或線下隨訪等方式,加強健康指導、監測和指導用藥、抗原檢測等服務。村民委員會負責對居家治療觀察人員的服務責任落實,尤其是對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獨居老人、殘疾人等,可以協助其進行健康監測并及時向鄉村醫療機構反饋。
全面落實急診急救和轉診服務
鄉鎮衛生院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完善首診、接診、轉診流程,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癥搶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絕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診。加強縣域統籌調度,以網格化布局醫共體為單位,按網格人口和醫療資源配置情況,構建農村地區20公里院前醫療急救網絡,暢通縣域醫共體雙向轉診通道,保障網格內新冠肺炎高風險人群及時轉運、收治。
切實加強鄉村人員配備
加大縣域內醫務人員統籌調配,通過上級醫院派駐醫師、招募近5年內退休醫務人員及增加臨聘人員等方式,快速擴充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隊伍。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逐級建立醫療衛生人員梯隊,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發生短缺時,梯隊人員立即通過駐點、巡回醫療等方式填補空缺,確保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正常開診,衛生健康服務不斷檔。
充分發揮信息化支撐作用
發揮覆蓋16個市51家互聯網醫院作用,通過線上問診,物流配送藥品,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利用皖事通APP,建立抗原檢測陽性推送機制,鄉鎮衛生院及時聯系并指導做好健康監測、居家治療,提供用藥指導,必要時上門隨訪服務。通過“智醫助理”外呼系統開展宣傳防控知識、防控政策、高風險人群注意事項等。
掃描二維碼
查看發布會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