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記者 徐建 阮孟玥
巍巍昆侖、雪山腳下,有一片金黃色的海洋。每年8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皮山縣克里陽鄉,這里的雪菊花燦爛綻放……
“今年雪菊畝產四五十公斤,收入在5000元以上。”克里陽鄉黨委書記田亮說,“援疆干部王效龍為鄉里的雪菊產業重新梳理了發展思路,現在雪菊的畝均收入比之前多出近900元。”
王效龍是石臺縣小河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2020年來到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掛職擔任克里陽鄉黨委委員、副鄉長。
1987年出生的王效龍,大學畢業后,立志奔赴基層一線工作。
“我是靠國家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的,更加應該用己所學扎根鄉村、為民服務。”2008年,通過大學生村官考試后,他成為安徽省首批大學生村官,在石臺縣小河鎮龍山村擔任村主任助理。
當時,龍山村人均耕地不足1畝,群眾脫貧缺少門路。王效龍到村后,經過細致調查,發現村里有不少山場,可以發展林下養殖業。
最初,王效龍動員村民養雞,但大家心存疑慮,不敢嘗試。2009年,王效龍自己創辦龍山土雞生態養殖場。他說:“只有我自己干成功了,村民看到了實效,才愿意參與養雞。”
他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進山看護養殖場。當年,養殖場產銷土雞蛋15萬枚,出欄老母雞3300多只,純收入3萬多元。村民看到養雞確實能掙錢,紛紛跟著王效龍學養雞。2010年,王效龍牽頭成立石臺縣龍山土雞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扎根山鄉十余載,王效龍先后獲得全國“奮斗在林改一線的十佳大學生村官”“安徽省優秀大學生村官標兵”“安徽省青年五四獎章”等多項榮譽。
2020年初,王效龍來到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克里陽鄉,參與對口支援。克里陽鄉位于昆侖山腳下,被譽為“昆侖雪菊”發源地。
剛到克里陽鄉,王效龍就發現雪菊作為當地的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卻沒能帶來相應的效益。他依托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第一時間幫助克里陽鄉梳理雪菊產業發展思路。同時,爭取資金、整合資源、建設標準化廠房,提升雪菊品質、搭建電商渠道,一步步將“克里陽雪菊”品牌推向全國市場……
其間,王效龍還被抽調至安徽援疆指揮部招商引資專班,擔任皮山縣園區招商專員。王效龍一邊努力學習當地招商政策,一邊廣泛搜集各類招商信息,沒多久便成為同事們心中的“資料庫”、投資者眼里的“活地圖”。
“山東力王鞋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一旦落戶皮山縣,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當地就業難題。”王效龍經過多輪談判,終于和該公司成功簽約。隨后,他又馬不停蹄地幫助客商解決廠房、工人和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難題,使企業在2021年9月順利投入生產,吸納了當地500余名農牧民就近就業。如今,該公司年產勞保鞋200萬雙,產值達1.2億元,成為皮山縣重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之一。
援疆以來,他負責籌建絲綢之路創新院、開設“瀚海大講堂”,對和田地區優秀企業家、黨政干部等開展教育培訓;聚焦皮山縣科技創新資源短缺問題,王效龍培養了一批帶不走的企業家、高質量發展實用型人才,播下創業的種子。
克里陽鄉中心小學有學生1000余人,兩年前,學校食堂只能同時容納200人用餐,絕大多數同學取餐須在食堂門口排隊等候,打完飯菜還要端回教室吃,十分不便。
王效龍一回到安徽援疆指揮部,立即向結對共建工作專班打報告,爭取池州市結對共建專項資金,為該校食堂進行標準化改造,并新建足球場和塑膠跑道,進一步優化體育活動場地。
如今的克里陽鄉中心小學,校園干凈整潔,教學樓、食堂、操場等布局合理、面貌一新。下課鈴一響,孩子們涌入新食堂愜意地吃著午餐,滿滿的幸福感寫在了臉上。
克里陽鄉中心小學校長巴拉·玉提感慨道:“王副鄉長為孩子們送來了愛和溫暖!”
今年,王效龍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并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表彰。
(載11月16日《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