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庭院,一圈板凳,近50位黨員群眾圍坐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共話未來發展。11月15日上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板凳會”在當涂縣石橋鎮謝公村開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鎮黨委、政府始終把解決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放在心上,今年辦起了老年助餐服務中心,保障大家吃得放心、吃得舒心。下一步如何把老年助餐服務中心辦得更好,還要聽聽大家意見。”石橋鎮黨委書記戴踐以“家常話”替代“書面語”,把“大道理”轉為“小故事”,激發了大家互動的熱情。
“黨和國家的政策真的太好了!老年助餐服務中心解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每天中午只要花8塊錢就能吃上一頓營養餐,省時省心又省力。”謝公村69歲的老黨員徐曉和接過話茬說,希望增設健身設備,方便大家鍛煉身體,“老年助餐服務中心有自營‘小菜園’,我們也希望參與進來,打理菜園或者采摘蔬菜,為助餐服務出一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句句都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村老年學校校長周呂祥說,現在不僅老有所養,還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村老年學校已有60多位學員,大家正準備把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給群眾聽,歌唱新生活,歌唱新時代。
宣講在互動中繼續進行。當宣講說到“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話題時,村里的“糧托管”柏仕祥插話了。柏仕祥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這些話讓我感觸很深,以前我只是一個龍蝦養殖戶,今年我又多了一個身份,就是村里蝦稻連作的大管家。作為一名‘新’農人,我要始終保持奮斗者的姿態,把季節性龍蝦閑田托管好,爭當‘興’農人,帶領村民共同增收,為守好糧食安全出盡全力。”
“宣講人和老百姓坐在‘一條板凳’上,用‘鄉音’傳遞了‘黨音’,將黨的二十大精神用簡單直白的語言,面對面地進行解讀,讓黨員群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報告、談發展、話未來,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了一個好頭。”謝公村黨總支書記孫義玲表示,下一步,謝公村將進一步豐富宣傳形式,打造流動課堂,讓黨員群眾就近學、方便學,“我們也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解決群眾的困難事、煩心事,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記者 吳黎明 通訊員 趙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