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我市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全市奮戰在生態環境戰線上的廣大干部職工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更大的決心推動綠色發展,讓馬鞍山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杭前文
市發改委能源和環境資源辦公室副主任
市發改委能源和環境資源辦公室副主任杭前文說,將立足市情實際,加強清潔能源替代,大力推進太陽能、氫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清潔能源發展。強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嚴控新增耗煤項目,新、改擴建項目實施煤炭減量或等量替代,推動煤炭消費指標向優質高效項目傾斜。嚴格落實能耗雙控制度,持續開展單位能耗產出效益綜合評價,通過“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精準發力扶優劣汰,加快重點用能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不斷提升企業綠色低碳化水平,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李旭東
馬鞍山經開區環委辦主任
“近年來,園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讓產業底色更綠、生態環境更美。”馬鞍山經開區環委辦主任李旭東表示,園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以制造業三年倍增行動為抓手,充分發揮畝均效益評價、標準地等改革牽引作用,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同時以蜂巢能源、華騏環保、欣創環保等企業為龍頭,不斷壯大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集群;持續改善園區生態環境質量,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在綠水青山間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陳鵬
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安徽山鷹能環部經理
“綠色低碳轉型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山鷹國際控股股份公司安徽山鷹能環部經理陳鵬表示,山鷹國際將依托資源綜合利用發電項目進行工業垃圾循環利用,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打造數字化工廠,加快推動沼氣發電升級改造和綠色超級工廠項目建設,創新探索光伏發電新模式,打造綠色造紙標桿企業。
周松
市城管局環衛處垃圾分類管理科科長
“實施垃圾分類,可以實現廢棄物循環利用,有效推進資源節約。2021年,我市建成 3 個垃圾分類示范片區,為全面推進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深入開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市城管局環衛處垃圾分類管理科科長周松介紹,下一步,將繼續著眼“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的目標,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
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
張凈
中冶華天水環境綜合治理運維項目部經理
秋高氣爽,藍天白云倒映在如鏡的水面上,東湖公園里風景如畫。“近年來,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深化中心城區水環境治理,全市 35 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并通過住建部‘長治久清’驗收,‘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景重回老百姓的身邊。”中冶華天水環境綜合治理運維項目部經理張凈表示,目前,治理后的河道已全部進入運維,下一步將持續做好日常維護、問題排查等工作,扎實推進雨污分流,嚴防污水下河,杜絕返黑返臭,確保水清岸綠,實現長治久清。
程平
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
“建設美麗中國,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更離不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程平看來,推進水環境治理,要聚焦河岸同治,統籌兼顧、疏堵結合,推動治理工作從治標向治本轉變,從末端向源頭轉變。程平說,近年來,我市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下一步,將堅持統籌謀劃、精準施策、水岸同治、標本兼治,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夏駿
慈湖高新區環委辦工作人員
2019年,慈湖高新區開展“環保管家”服務試點工作,聘請專業的“環保管家”,為園區和企業“把脈問診”,提供環保技術、政策咨詢及決策等服務,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慈湖高新區環委辦工作人員夏駿表示,下一步,慈湖高新區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李偉
中國鐵塔馬鞍山分公司行業拓展部副經理
科技助力,讓污染防治更加精準高效。中國鐵塔馬鞍山分公司行業拓展部副經理李偉說,作為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隊”和5G新基建的主力軍,市鐵塔公司將繼續探索“源頭防控、空間協同、技術優化、共享創新”的“生態環境+鐵塔”合作共贏新模式,通過“鐵塔+5G+AI”,給環境污染防治工作裝上“千里眼”“順風耳”“智慧腦”,為生態環保工作提供高點位視覺感知、數據采集、圖像分析和信息處理等數字化服務,助力馬鞍山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修復重大工程。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
焦其昌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
“近年來,我市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通過實施增綠擴量、退化林修復等六大工程建設,努力把長江兩岸打造成水清岸綠、城鄉共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廊道。”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焦其昌表示,下一步,將從創新林業發展模式中育先機開新局,全面實施長江生態廊道工程,深入推進“四旁四邊四創”綠化提升行動、同步開展國家儲備林和林業碳匯項目建設,推動我市科學綠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夏德軍
市漁業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
長江禁漁,久久為功。“今年以來,我們始終保持長江十年禁漁高壓態勢,嚴厲查處各類違法涉漁案件,較好維護了禁漁區秩序,鞏固了禁漁成果。”市漁業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夏德軍表示,下一步,將通過“制度嚴隊、法制塑隊、改革建隊、業務興隊”等創新做法,加強漁政執法隊伍建設,提升漁政執法服務水平;創新“人防+技防+聯防”管理方式,持續加強禁捕水域執法管理,廣泛深入做好禁捕宣傳,為長江大保護貢獻漁政力量。
倪磊
馬鞍山市兩山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有限公司安全環境部部長
馬鞍山市兩山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有限公司安全環境部部長倪磊說,自新時代“向山大會戰”打響以來,向山地區的生態修復遵循EOD路徑,積極推動生態環境資源化、產業經濟綠色化,通過創新機制和項目運作模式,以“生態修復+”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環保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將向山地區“生態傷疤”打造成“城市花園”。
秦寧
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科科長
“今年上半年,我市首家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中鋼礦院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所獲批成立,這標志著我市環境損害司法鑒定工作正式拉開序幕。”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科科長秦寧表示,下一步,市司法局將深入指導中鋼礦院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所工作,加強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規范化、法治化、標準化建設,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責任追究難的司法鑒定問題,為馬鞍山打造生態優的“白菜心”筑牢安全屏障。
黃辰
博望區石臼湖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
“我們要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通過實施濕地保護修復、濕地科研監測及濕地宣教等多項工程,積極鞏固提升石臼湖生態綜合整治成果,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博望區石臼湖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工作人員黃辰表示,作為石臼湖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一員,將協調配合生態、農業、公安等部門依法查處保護區內的各種違法行為,切實維護石臼湖生態系統穩定。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確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制度。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陳晨
市經信局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科科長
市經信局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科科長陳晨說,將持續聚焦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強化源頭減量、嚴格過程控制、優化末端治理,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構建以高效、綠色、循環、低碳為重要特征的現代工業體系,重點針對鋼鐵、水泥、化工、造紙等高耗能行業,制定切實可行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引導重點用能行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付尚紅
寶武馬鋼能環部能源技術室副主任
“我國鋼鐵行業已經邁入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是每一個鋼鐵人的美好愿望,也是每一個鋼鐵人的重要使命。”寶武馬鋼能環部能源技術室副主任付尚紅表示,下一步要搶抓國家雙碳戰略發展機遇,推進企業主要工序能效提升以及標桿創建工作,為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繼續努力。
朱雷
光環江東環保能源( 馬鞍山)有限公司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助理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光環江東環保能源(馬鞍山)有限公司高質量發展垃圾焚燒發電,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助理朱雷表示,企業將持續做好全廠設備的節能降耗技術探索及改造,通過深挖設備潛能、優化系統配置、提高機組效率,進一步提升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方面的技術處理水平,以硬核舉措打好能源“雙控”攻堅戰。
談志軍
馬鞍山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務中心港航管理科科長
“我們將積極推進綠色清潔能源使用,對全市普貨碼頭的80套港口岸電設施進行更新改造,并同步啟動船舶岸電受電設施提升工作。”馬鞍山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務中心港航管理科科長談志軍說,中心將依托全省首座船舶專業集中接收站的運營優勢,提升船舶水污染物免費接收服務水平;持續完善全鏈條信息化監管,做到垃圾分類收、污水不入江、揚塵不上天、港區植新綠,為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貢獻力量。
文/記者 任德玲 鄔剛 劉挺 季晨辰 余萍
高文亮 鄧婷婷 王永霞 張令琪 慕繼平
楊正文 劉小慶 吳衡 高瑩
圖/記者 儲燦林
通訊員 徐丹丹 黃文靜 馮曉明 張平
姚杰超 周雨童 束曉光 邱雪 周立順
雍珣 鄭欣 王瑩 盛凱 吳國全